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灰化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灰化層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灰化層指土壤的表層中由於受到強烈的淋溶作用所形成的灰白色表土層。厚度由幾廈米到20~30厘米不等,灰化表土層的形成是在寒濕、鬱閉的針葉林植被卞,由於有機酸(主要是富里酸)溶液下滲通過表土層,破壞了粘土礦物,使鐵鋁膠體遭到淋失,並澱積於下部,而氧化硅成粉末狀殘留下來-灰化層呈強酸性。含有機質少,缺乏氮、氧、鉀等養分。開墾為農地時,要施用石灰及有機和無機爬料,以提高土壤肥力。

結果構特點

灰化層是土壤剖面中,經灰化作用形成的二氧化硅富集、無結構、似灰色或灰白色的土層。寒溫帶針葉林下發育的灰化土剖面中,有典型的灰化層。一般位於腐殖質淋溶層的下部,即為亞表土層,常以A2表示。厚幾厘米到20—30厘米。該層含有機質少,缺乏氮、磷、鉀養分,呈強酸性。開墾為農地時,需使用石灰及有機、無機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