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炮艦外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炮艦外交》是中國漢字里的一個名詞術語。

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明確的考證,但從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窺見一斑。《淮南子·覽冥訓[1]》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在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這四方形地的盡頭,還有撐着的柱子。

名詞解釋

帝國主義列強憑藉武力威脅,推行其殖民侵略的一種外交活動,亦稱炮艦政策。其典型表現在19世紀中葉,殖民主義者派遣海軍艦船遠征海外,抵達亞非國家口岸,或駛入內河,強使這些國家屈服,簽訂不平等條約,以達到侵略的目的。如1840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利用炮艦強迫中國開放門戶,經過兩次鴉片戰爭,英、法、俄、美等國迫使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1854年美國派遣海軍准將佩里率4艘軍艦開到日本江戶,迫使日本開國,至1858年,日本德川幕府先後同美、荷、俄、英、法5國締結友好通商條約(總稱安政條約),把日本推向半殖民地的邊緣。今日的炮艦外交,已成為帝國主義推行其實力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