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烏普薩拉大主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烏普薩拉大主教

圖片來自gatestoneinstitute

烏普薩拉大主教瑞典語:Ärkebiskopar i Uppsala),亦稱作瑞典大主教(瑞典語:Ärkebiskopar i Sverige),是基督教瑞典信義會主教長,自1164年以來迄今擁有完整的歷史性使徒統緒,轄地為烏普薩拉主教座堂

該會原本是羅馬公教會,從1530年代起成為信義會。長久以來,烏普薩拉大主教一直對瑞典的信仰與政治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對外代表瑞典教會,與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情況相似。現今的烏普薩拉大主教是第70任的安特耶·雅克倫。亦為瑞典第一位女性大主教。

歷史概要

烏普薩拉設有主教一職是從11世紀瑞典國王英格一世時代開始的。該地原先是由不萊梅大主教管轄,直到烏普薩拉於1164年產生第一位主教為止。那時屬於丹麥隆德大主教是受認可的瑞典主教長,這代表著透過禮披按手,主教長有權利揀選並且授予烏普薩拉大主教聖職。為了增加其自主性,福克·約翰森·安傑爾於1274年前往羅馬並由羅馬教宗為他行按手禮。此一作法晉昇了其位,所以在1318年的奧洛夫·布揚森之後,隆德便不再有烏普薩拉大主教。1457年,教宗任命揚·本特森成為瑞典主教長。

起初烏普薩拉是坐落在現今城市北方數哩的村莊,位於今日所稱的老烏普薩拉。1273年,大主教的座堂連同國王埃里克九世的聖骨一起遷移至東阿羅斯的市鎮,自此該地被稱為「烏普薩拉」。

1531年,國王古斯塔夫一世指派遵循路德訓誨的牧師擔任大主教,取得教宗的權柄並實際上形成了瑞典新教。大主教接著被宣布為「同儕中居首的」,即是「首席主教」。大主教同時兼任烏普薩拉教區的主教與瑞典主教長;不過他並不具有比其他主教更高的權威,儘管事實上他的聲明比起其他人擁有更廣泛的影響。1990年開始,烏普薩拉教區加設一位烏普薩拉主教來擔任助理主教[1]而該輔助職分目前是由拉格納·波森紐斯擔任。

早期

首次有書面提及主教於烏普薩拉駐節一事是不來梅的亞當之《漢堡教會史》,該書記載著1060年代小阿達爾華受任命為「錫格蒂納與烏普薩拉」("Sictunam et Ubsalam")的主教。瑞典的資料來源不曾提過他在錫格蒂納或是烏普薩拉。

中世紀時期的《中世紀瑞典編年史》(Annales Suecici Medii Aevi)與13世紀聖包特維德的傳說[2]引用錯誤:缺少 <ref> 標籤的結束標籤 </ref>維滕貝格大學聖經學教授馬丁·路德將《九十五條論綱》張貼於維滕貝格城堡教堂的大門上,歐洲宗教改革開始。此時有位瑞典牧師奧勞斯·彼得里遠赴德意志就讀,求學期間認識了路德與希臘語教授菲利普·梅蘭希通,深受路德的神學訓誨所吸引。

1520年,斯圖爾在抵抗克里斯蒂安二世的入侵中戰死,克里斯蒂安二世順利取得瑞典王位,特羅雷在克里斯蒂安二世的授意下復職,並為國王舉行傅油禮,三天後卻發生由特羅雷協助國王策劃與執行的斯德哥爾摩慘案,以異端罪判處82人死刑,受害者包括斯卡拉主教文森斯·韓寧森斯特蘭奈斯主教馬提亞·葛瑞格森等多位主張抵制丹麥控制瑞典的人士。

1523年,攝政古斯塔夫·埃里克松瑞典解放戰爭中成功佔領斯德哥爾摩,成為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一世(瓦薩),國王克里斯蒂安二世被俘,國王瓦薩下令將特羅雷放逐。約翰內斯·馬格努斯當選烏普薩拉大主教後,國王寫信向教宗克勉七世請求按立馬格努斯,然而教宗認為瑞典對古斯塔夫·特羅雷的處置不符合羅馬公宗的《教會法》,命令將特羅雷予以復職。因此國王便與羅馬教廷決裂,自行指派馬格努斯擔任。但不久後,國王希望瑞典教會能更加自主以便擺脫羅馬教廷,然而馬格努斯明確表示不贊同路德的訓誨,因此國王於1526年8月命令他遠赴俄羅斯出任外交官。爾後於1531年,國王指派接受路德訓誨的奧勞斯·彼得里之兄長,勞倫丘斯·彼得里(內瑞修斯),擔任烏普薩拉大主教。約翰內斯明白自己的聖職已經到期了,隨後他便長途跋涉到羅馬,在該處勉強接受剩餘的人生。

544年,約翰內斯逝世後,隨其一同流亡至羅馬的弟弟奧勞斯·馬格努斯被教宗保祿三世按立為烏普薩拉大主教,他是最後一位獲得教宗承認的烏普薩拉大主教,[3]然而卻因無法返回瑞典而始終無法履行聖職。待在羅馬期間,奧勞斯撰寫數篇高度關注斯堪的納維亞的有關著作,迄今仍有對此感興趣的讀者。他亦允許其兄約翰內斯的著作出版。[4]

彼得里兄弟皆為瑞典新教的主要改革者,內瑞修斯為首位遵奉路德訓誨的烏普薩拉大主教。兄弟倆險些於1540年代一同被國王處死。1541年時兄弟倆與勞倫提斯·安德烈共同完成瑞典語的《瓦薩聖經》。內瑞修斯也為1571年瑞典教會條例提供了理論基礎。

事工

大主教的事工遍及全方面。有些是會眾的熱心牧師,如同加勒等人;有的則是卓越的聖典學者,諸如比爾格·葛瑞格森奧洛夫·拉森;也有人是政治家,像是揚·本特森,或是能幹的行政主管,比方像雅各·烏福森一樣,是著名的教會貴族、王室顧問、藝術與學問的贊助者、烏普薩拉大學的創辦人以及將印刷術引介至瑞典的有力推手。也有些大主教是學者,好比說約翰內斯·馬格努斯,著有《關於所有哥德與瑞典國王史》(Historia de omnibus Gothorum sueonumque regibus)與《烏普薩拉總教區教會史》(Historia metropolitanæ ecclesiæ Upsaliensis),而其弟奧勞斯·馬格努斯著有《北方民族史》(Historia de gentibus septentrionalibus)。近來較著名的有納坦·瑟德布盧姆,於1930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

大主教與入世教士們(教會行政的牧師)在戒律教士(隱修會的修士)之中找尋活躍的同工。瑞典具有代表性的修會中有本篤會熙篤會道明會方濟會布里吉達會(與維丹納母院一起)以及嘉都西會

參考文獻

  1. 瑞典信義會. Ett stift - två biskopar(〈一個教區─兩位主教〉). [2009-08-21] (瑞典語). 
  2. Saint Botvid(〈聖包特維德〉). New Catholic Dictionary(《新天主教詞典》). [2009-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1-19) (英語). 
  3. Ancient See of Upsala(〈古老的烏普薩拉聖座〉). 《天主教百科全書》. [2009-08-20] (英語). Olaus Magnus (d. 1588), who wrote the "Historia de gentibus septentrionalibus" and who was the last Archbishop of Upsala. 
  4. Olaus Magnus(〈奧勞斯·馬格努斯〉). 《天主教百科全書》. [2009-09-08]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