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愛新覺羅·州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愛新覺羅·州迪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別名 周佑錢

愛新覺羅·州迪 編輯 愛新覺羅·州迪,出生於廣州,自稱大清皇室後裔、多爾袞的10世孫,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堂弟。州迪其父親育有10個孩子,他在家族裡排行老七。 2002年起,州迪帶着「能保留一點就保留一點」的心態,決心要保留祖先傳統.開始穿明黃色衣服,束清朝辮子,不理會世人奇異的眼光。3年多來,州迪無論在家、出行,均以蓄髮梳辮。 中文名 愛新覺羅·州迪 別 名 周佑錢 國 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 族滿族 出生地 廣州 性 別 男 特 點 自稱大清王朝後代 事 跡 四處奔走希望保留北齋 目錄 1 個人生世 2 生活起居 ▪ 擺設 ▪ 服飾 3 身份疑點 ▪ 疑點一 ▪ 疑點二 4 人物軼事 ▪ 四處奔走希望保留北齋 ▪ 曾被勸脫下清裝做百姓 ▪ 所用漢人名字叫周佑錢 個人生世編輯 從小起,州迪在外人面前不敢稱父親為阿瑪 愛新覺羅州迪 愛新覺羅州迪 ,只叫阿叔。儘管如此,家人生活中都會保持一些皇室傳統,如身穿的衣物儘量為黃顏色,即使是在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其衣物一定也要與黃色沾邊,甚至皮帶也用黃顏色的。 在州迪記憶中,父親為大清忠臣,經常教誨子女,不要背祖忘宗。但因為時代原因,滿人要向漢人靠攏,所以家人生活很低調,儘量不透露王室的真實身份,連名字都是用漢人名字。 隨着時代的變遷,身份、地位已經不在需要做過多隱瞞,再加上年紀逐漸變大,更加關心熱愛自己的宗族文化,州迪從2002年起,帶着「能保留一點就保留一點」的心態,決心要保留祖先傳統.開始穿明黃色衣服,束清朝辮子,不理會世人奇異眼光。3年多來,州迪無論在家、出行,均以蓄髮梳辮。 州迪笑稱,時至今日,跟人家說是大清王孫,要人信也難。所以不管別人怎麼想,他只想按自己堅定的方式做事、生活,並不管人家是否相信皇室身份。 生活起居編輯 擺設 宛如進入了一個尊貴的「王府」:上百平方米的現代樓房被裝修得古香古色,室內掛滿書畫作品。掛在門口的寶刀和弓箭也十分顯眼,斑駁的外殼無不流露出年代久遠的味道。 滿目儘是明黃色,所有的家具無不與黃色掛鈎,就連廚房的廚櫃,也都是明黃色。其餐廳設計成北方土炕式樣,暗黃色,一家人在炕上吃飯。朋友來了,可以在客廳聊天,也可以去書房,書房也有一張大羅漢床,可盤膝而坐。 洗手間觸目儘是仿古的臉盆、木桶,毛巾架也是古代樣式,別有風味。 客廳是「王府」中心所在,供奉着太祖高帝努爾哈赤、高祖多爾袞的畫像。最特別的是,客廳屋頂處鑲嵌了大清的八旗,分別是正黃旗、正白旗、正藍旗、正紅旗、鑲黃旗、鑲白旗、鑲藍旗、鑲紅旗,相當惹眼。 服飾 「光前垂後」的滿族髮式出現。為了彰顯龍裔身份,其日常用品、服裝更是非黃色不選。其隨身物品,如電話、玉戒指、錢包、鑰匙包、眼罩都是象徵皇族的黃色。 身份疑點編輯 疑點一 正史記載的多爾袞無兒子 愛新覺羅州迪 愛新覺羅州迪(4張)

何来后世孙

廣州滿研會會長汪宗猷是中央民族大學和中國滿族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員,他首先介紹了滿族同胞進駐廣州的歷史。他說,世居廣州的6100多個滿族人都是八旗後人,他們的先祖於乾隆21年開始分批陸續來到廣州,後人已經是第八、第九代了。幾乎每個滿族家庭都保留有完整的族譜,而這個圈子中,絕大部分人彼此間都是世交甚至有親屬關係。他們在上世紀80年代初成立了滿研會。 汪宗猷提出對州迪身份的第一個質疑:「州迪稱自己是多爾袞第10世孫,這個說法與中國史學界認可的歷史記載嚴重矛盾。根據記載,多爾袞生於1612年,死於1650年,享年38歲,他有6妻4妾,僅生有一個女兒,並無兒子。多爾袞既然無子,州迪的10世孫身份從何而來?」 汪宗猷說:「如果按州迪所說,他的先祖是在1650年後南遷的,那麼他們到穗的時間比先祖大約早近150年,從年份推算,他不可能是第十代人。以世居廣州的滿族八旗後裔作對比,後人基本是第八、第九代,但如果追溯到1650年的家譜,到2008年已經是第14代。明顯看得出,州迪說自己是多爾袞的第十代孫,是按他理解一朝為一代所推算出來的。」 汪宗猷推算不無道理,但也缺乏肯定。以只比多爾袞小兩歲的胞弟多鐸的世襲來看,末代豫親王愛新覺羅端鎮為多鐸第9世孫,到民國依然健在。在順治朝,幾乎與多爾袞為同齡人的阿達禮、羅洛渾等人卻是多爾袞的親侄孫,再考慮到宗室多以年齡較大的兒子為後嗣,而自1650年被驅逐出皇室而無需過分煩憂長幼之序的多爾袞家族自然可能出現年齡小卻輩分高的閒散皇族。 疑點二 姓氏輩分家族歷史全部有悖宗族傳統 滿族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佟順認為州迪的姓名輩分問題也有蹊蹺。滿研會出示了一張州迪在幾年前上門拜訪時留下的名片,上面顯示「毓迪」二字。 佟順說:「滿族的輩分排列是非常嚴格的,愛新覺羅家族的輩分排列尤其重視,子孫嚴格按『載、溥、毓、恆……』等排列。但州迪一直聲稱自己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弟,但根據他早前的這張名片,很明顯肯定不與溥儀同輩,他連最起碼的輩分都搞錯了。他說祖先一直沿用『周』姓,這顯然也是與愛新覺羅家族的傳統不一的,因為包括溥儀的7個妹妹在內,愛新覺羅家族後人絕大多數姓『金』。」 佟順還說:「根據歷史記載的清朝規定,滿族人的聚居地不得離城40里;也不得經商。所以直到解放前,廣州滿族八旗後裔仍群居在光塔街以南一帶,而且大家都是遵從祖訓,從事一些靠勞力或小販之類的工作養家糊口。」 汪宗猷說:「州迪家族住地和家族經商史,明顯就與這個滿族人歷代相傳的明文規定相違背。疑點有二:其一,他先祖時居的擢甲里據查證僅是當年漢民八旗後裔的居住地;其二,州迪家族只要略懂清朝規定,就不會參與經商,因為這些都是與宗族文化最相悖之處。」 [1] 人物軼事編輯 四處奔走希望保留北齋 說到對童年的回憶,州迪表示對四合院的感情極其深厚。小時候,他和家人住在仁康里(今文明路)的一座四合院裡,200多平方米的院子住了十幾戶人家。 廣州最後一個四合院式建築——北齋將要拆除,取而代之的將是中山圖書館七層樓的書庫的消息,州迪對此嘆息連連,並為此四處奔走,希望能留得住這個四合院。 在州迪看來,四合院是中國建築文化中有着深遠文化內涵的一種,廣州本身四合院非常少,要拆除僅有的一座四合院,實在覺得可惜。 州迪的經歷也十分波折,1976年,他到博羅當知青,1980年獲準定居香港。因為讀書不多,他做過沖印店業務員、公司司機、出租車司機等。如今州迪大半時間都留在廣州生活。 州迪平時喜歡逛商場超市,愛閱讀報刊雜誌。他還食素,每次去餐館點菜時頗頭痛,為此他自做了一張素食卡,寫明所有菜走油、蒜、蔥的搭配,上湯也不吃,一進餐館就先遞給侍應,免做過多解釋。 曾被勸脫下清裝做百姓 說到有關滿人的風俗,州迪開始滔滔不絕,他說,「古代的人不剪頭髮,是因為身體受之於父母,不敢有絲毫的毀損,但我們的祖先,居住在關外,靠騎馬打獵生活,這樣一來長頭髮就不是很方便,於是紮起了辮子」。州迪的辮子由他妻子代扎,因身上有尊貴的皇族血統,州迪對儀容特別注意,每天要收拾得乾乾淨淨才出門。他說,「失着自己可以,失禮對不起偉大的祖宗」。 2007年,州迪回遼寧撫順拜祭先祖,期間在北京拜訪了溥儀的弟弟溥任。溥任和州迪的父親有一面之緣。當時溥任居住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裡,年事已高,深居簡出,謝絕探望。回憶當時見面的情景,溥任一見州迪一身清裝打扮,劈頭就勸他:「不要眷戀清朝,不要搞特殊化,改去清裝,做回一個尋常百姓。」 所用漢人名字叫周佑錢 為了證明身份,州迪拿出一套厚厚的《愛新覺羅氏多爾袞家族譜》,在丙本里,州迪的個人簡歷赫然在目。上面記載了州迪的個人經歷和特徵,生於廣州,睡不閉眼。7歲入讀文德北一小,當時對先祖甚為崇拜,每年虔誠掃墓,祭祖,對列祖列宗甚為緬懷。10歲入讀大新小學,後來在廣州三中讀書。出生時留先祖遺傳:左手拇指旁多一指,7個月時在中山醫院手術剪掉,至今仍留有疤痕。 州迪有好幾個名字,他的身份證上的名字是「愛新覺羅·州迪」,台灣護照用「周佑錢」,英文名叫「Dick」,不少外國朋友還叫他為「Yellow Dick」。周佑錢是州迪在廣州出生時所用的漢人名字,由其爺爺取名,「佑錢」意味着能富貴起來。當時,愛新覺羅家族的後人多改用漢姓,取發音相似的姓氏,嶺南改姓為:周、紹、金、北方地區多為王、黃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詞條圖片 詞條圖片(2) 愛新覺羅州迪 愛新覺羅州迪(4) 解讀詞條背後的知識

無風起念 文史研究者,尋覓史書情懷

此人至今留着辫子,自称是清皇室后裔,却为一张火车票大闹火车站

1912年2月12日,在北洋軍閥袁世凱的威逼下,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接受了退位,清朝自此結束。愛新覺羅家族的生活也已經不復往日的輝煌,雖然他們原本生活在錦衣玉食的環境中,但是隨着國家的覆滅,這些皇室宗親最終成為了中國大地上的一個普通之人。但是,時隔幾十年之後,卻有一個名為金復...

2018-08-129

無風起念 文史研究者,尋覓史書情懷

此人自称清皇室后裔,至今依然穿旗服、留辫子,保持皇家生活传统

‍他是一個「怪人」,他身穿黃色旗服、為彰顯龍裔身份,其日常用品、服裝更是非黃色不選。他束着一條長辮,儼然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清代人!他將自己的家裝飾成了一個王府,客廳奉着太祖高帝努爾哈赤、高祖多爾袞的畫像。屋頂處鑲嵌了滿清的八旗,分別是正黃旗、正白旗、正藍旗、正紅旗、鑲黃旗...

2017-10-1845

目錄

視頻

自稱是多爾袞後人,還曾大鬧火車站,結果歷史學家說多爾袞沒兒子

參考資料 1. 愛新覺羅·州迪身份受質疑 滿研會爆多處疑點 .網易新聞[引用日期2015-03-22] 詞條標籤: 清朝 , 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