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牛旋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牛旋茶

牛旋茶是來源《聖惠方》的用於治療痰厥頭痛的花茶。

中文名牛旋茶

來 源《聖惠方》

功 能祛痰止痛

用 途痰厥頭痛

原料:牛蒡子5g、旋復花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名 茶

已被列為湖南省優質名茶之一。

製作方法

攤葉 鮮葉採回後,光攤放在篾盤上,防止鮮葉發燒,同時讓鮮葉失去部分水分(大約15~20%),促使其內含物轉化、味醇、回甜。

殺青

殺青鍋要磨光,洗淨。鍋溫要掌握在130~150℃之間,茶葉落

鍋發出響聲。鍋溫過高,易炒焦茶葉,過低葉中水分蒸發慢,殺青時間拉長,易引起不良的化學變化。每鍋投葉量為750~1000克,

過多不易殺勻殺透,過少操作不便,而且容易炒焦。茶葉落鍋,先用雙手將茶葉翻動,手勢要輕,動作要快。然後,

手持炒手將茶葉滾炒。要及時抖散,抖悶結合。每鍋殺青時間3~4分鐘,直到茶葉為暗綠,直草氣消失,開始發出茶香即出鍋。

初揉

將殺青葉放入篾盤內,迅速用手抖散,讓水分迅速揮發。約3~4分鐘後,雙手在蔑盤中由輕到重,前後揉搓,直到茶葉汁溢,初步成條為止。

炒坯

目的是讓水分進一步蒸發。鍋溫保持在75~80℃之間,每鍋500~750克。茶葉落鍋後,先將茶葉擒開,火溫升高後,

用拋炒低炒相結合的方法反覆交叉進行,炒6~7分鐘後,用手捏茶若稍有粘性,及時出鍋攤開,抖散茶團,攤3~4分鐘。

復揉

在篾盤中進行。用力較初揉重,主要使茶條緊細。

初干

使茶條水分繼續揮發。鍋溫在60~65℃之間,方法與炒坯相同,不過手勢要輕,防止芽尖打斷。炒到茶條無粘性時出鍋(約干到60%)。

攤涼

攤25~30分鐘,然後用雙手握茶條於手掌心中,運用掌力,輕輕地進行迴轉搓揉,使茶條整直顯白毫,防止產生黑色。

烘茶

在烘盤中烘,溫度為40~45℃,翻動2~3次,茶葉烘乾為止。

品質特徵

牛旋茶芽頭肥壯,外形條索緊結,略扁,似牛角,銀毫顯露,色澤翠綠光潤,泡入杯中,

葉柄朝下,芽尖向上,不落杯底,不浮水面,葉葉相碰,宛如兩牛抵角。

內質香氣高鮮,滋味醇厚,湯色碧綠,葉底黃綠。

沖泡解說

早在宋代位於湖南省石門二都鄉八坪峪的牛抵山,出產着貢茶牛旋茶

清嘉慶《湖南通志》引《一統志》:「澧州,石門牛抵山產茶,謂之牛抵茶」。條形炒青綠茶,因其外形肥壯帶扁鋒利似牛角。

泡入杯中,芽芽相碰,狀似牛抵角而得名。

曾經因種種原因,牛旋茶的採制技術年久失傳,1978年重新恢復,並優化製作工藝,一般在清明前後采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初展,

經攤青、殺青、清風、初揉、炒坯、復揉、初干、攤涼、烘乾製成。如今,牛旋茶重新獲得品飲者的青睞,並屢獲「湘茶杯」等殊榮。

為利於觀看牛抵茶在杯中相抵、起落的優美姿態,選用的沖泡器皿是透明的玻璃杯,沖泡之前細心潔具,

在輕柔的注水轉杯之中,引領沖泡者與品飲者達到靜心寧神的品茶境界。

精茗蘊香,借水而發,且有一方水沏一方茶,茶味最佳之說,故今選壺瓶山泉水來沖泡,以沖分發揮牛抵茶的茶性。

現在向杯中投入3克的牛旋茶,茶葉直落杯中,懷着豪懷萬丈的君子情懷。然後向杯中注入適量開水進行溫潤,輕輕搖動杯身,

茶芽吸水舒展,隨着水的熱氣,茶香四溢,令人陶醉。再向杯中注水至七分滿,此時,細細打量杯中如牛角狀的茶芽,

因吸水變得飽滿,隨着在杯中的上下舞動,有的呈現牛旋角的景觀,有的上下游弋,靈動鮮活。

細品茶香,清香中透着沁人的蘭花香,輕飲茶湯,味醇回甘,品着這色香味形俱美的香茗,在忙碌的生活中獲得一份寧靜和快樂。

獲得榮譽

2008年,「牛抵」首次參加北京茶葉博覽會,即獲第五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金獎。茶界專家好評如潮:形似牛角媲銀針,

香賽洞庭碧螺春,味壓龍井更深長,美傾峨眉竹葉青。有詩讚曰:「千年貢品不失傳,

一代茶痴勇爭先。炒就靈草似牛抵,譽滿五洲揚夾山。」[1]

參考資料

  1. 牛旋茶,搜狗,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