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牧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報佳音書店 的圖片

牧人(shepherd),基督教聖經名詞。

《聖經[1]》是猶太教與基督教的共同經典,出於希伯來文kethubhim,意為「文章」,後衍意為「經」;希臘文作graphai,拉丁文作Scripturoe,漢譯作「經」。基督教的《聖經》又名《新舊約全書》,由《舊約》《新約》組成[2]

1.字面意思上的牧人(路2:8)。牧人在聖經里很常見。

2.大衛王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詩23:1)。牧人的生活和工作表明神對我們無盡的關愛,並教導我們也應同樣關愛他人。

3.比喻意思上的牧人,教會裡的工人(徒20:28)。

4.好牧人,大牧人-耶穌自己(約11:1,來13:20,彼前2:25)。耶穌將自己比作是一個牧人,受僱的牧人與耶穌對他的羊群的關愛相比較明顯缺乏關愛,耶穌甚至為了羊群的安危放棄了他自己的生命:"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並且我為羊捨命」(約10:14-15)。

基督教

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有上帝論、三位一體論、基督論、原罪論、救贖論、因信稱義等。基督教的經典是《聖經》,也稱《新舊約全書》,其中《新約聖經》27卷,與天主教[3]完全相同。《舊約》39卷,比天主教的《舊約》少7卷次經。天主教和基督教的《聖經》採用不同的譯本,譯法差別較大。基督教重要節日有聖誕節、復活節、受難節、聖靈降臨節(亦稱五旬節[4])、感恩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