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獵德大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獵德大橋廣東省廣州市境內一座連接天河區與海珠區的過江通道,位於珠江北河道之上,為廣州市中心珠江新城片區獵德大道的組成部分,也是新光快速路的北延路段,始建於2005年6月。

獵德大橋北起天河東路,上跨廣州珠江前航道,南至江海大道,線路全長4.3千米,主橋全長480米。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獵德大橋系統分新港路立交、雙塔路立交、獵德大橋主橋、花城大道隧道[1]和黃埔大道立交五大節點工程;其中,新港路立交至獵德大橋主橋南端路段為南接線、獵德大橋主橋北端至黃埔大橋立交路段為北延線;主橋呈南北走向縱跨廣州珠江北幹流前航道,南引橋位于海珠區,北引橋位於天河區,全路段呈正南正北的方向布置。

獵德大橋主橋為獨塔空間索麵混合梁自錨式懸索橋,採用大量曲線元素設計,將貝殼形的塔和弧形的懸索相結合,使大橋整體造型具有較強流動感;與珠江新城其它借用大量江海相關事物形態的建築一同形成一系列由流動曲線或曲面構成的動感空間,寓意「江海運動」的主題。大橋與廣州塔、歌劇院等標誌性建築相互呼應,相得益彰,強化了珠江新城濱水空間的協調感和有機性。獵德大橋建築規模採用穩重陰柔之美的設計手法,避免與周邊其它較宏偉壯觀、高達剛勁的地標建築喧賓奪主;其恰當的高度設計和合理的塔位置安排,使沿江新城市中軸線方向的天際輪廓線得到較好延續和完善,跌宕起伏而錯落有致,與珠江其它天然和人文景觀共同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景觀體系。

獵德大橋索塔外型的藝術構思為「珠江之貝、孕育明珠」。橋塔如一隻巨大貝殼拔江而起,屹立於珠江上;橋塔兩側各有1.2厘米的開槽,內置球形燈,夜晚間光線從貝殼散射,如含着顆粒明珠。「珠江之貝」象徵「海上明珠」的母體,傳遞着廣州城與其母親河珠江源遠流長的文化淵源以及廣州人生生不息的開拓精神;剛柔結合的貝殼狀主塔代表着廣州人民勇於承擔、不屈不撓、不斷進取以及聰慧靈巧的精神品格。

設計參數

截至2018年9月,獵德大橋西距上游廣州大橋2千米、東距下游華南大橋1.8千米,線路全長4.3千米;其中主橋全長480米,採用「(47+219+167 +47)米」的不對稱跨徑布置,主梁設在半徑為9.8千米豎曲線內,橋面車行道採用雙向2.5%縱坡、人行道採用1.5%橫坡。索塔外觀以兩個貝殼狀弧形殼體相扣,橫向寬56米,縱向寬9.16米,其橫橋向內外輪廓分別為橢圓組合而成,,頂部開孔。索塔主體結構高103米,頂部裝飾高25米,塔柱截面為單箱單室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塔頂橫樑高10米,為一梭形截面、中間大兩端小的單箱雙室預應力混凝土[2]結構;設兩根主纜和28條鋼索,為非對稱空間布置,主跨跨度為213.8米;9#墩高14.35米,其承台長28米、寬8.5米、高3米,設計河道能航行滿載1000噸級的船舶

視頻

獵德大橋 相關視頻

廣州獵德大橋附近一龍船沉沒現場:近70人全獲救,都身着救生衣
廣州「土豪」們睡不着!獵德大橋新伸縮縫損毀致噪聲擾民約1個月

參考文獻

  1. 隧道是怎樣建成的,搜狐,2017-09-09
  2. 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搜狐,202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