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猛安謀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猛安謀克

來自 快資訊網 的圖片

猛安謀克 金代女真族的軍事和社會組織單位,有時作為女真人戶的代稱,或作官稱猛安。又譯萌眼、謀克;又譯毛毛可、毛克。《金史·兵志》記女真初起時,"其部長曰孛堇,行兵則稱曰猛安,謀克,從其多寡以為號。猛安者,千夫長也;謀克者,百夫長也"。它們是原始社會後期由於征掠﹑圍獵的需要而設的軍事首領,隨後發展為固定的軍事組織,猛安謀克作為軍事編制單位,其人數最初多少不定。公元1114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始定製以三百戶為謀克,十謀克為猛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猛安謀克 [1]

單位 金代女真族

性質 金代女真社會的最基本組織

特權 猛安相當於防禦州

含義

舊說猛安為部落單位,謀克為氏族單位。按女真語義,"猛安"即"明安",本意為"千",初為千夫長即千戶長;"謀克"即"穆昆",本意為"族"。族長在女真諸部由血緣組織向地域組織轉化後,又有鄉里、邑長之意,再引申為百夫長、百戶長。有金一代,猛安謀克一詞包括五個內容:(1)職官的代稱;(2)軍隊編制的兩級單位;(3)地方行政組織的兩級單位;(4)戶制;(5)世襲爵銜。

產生

猛安與謀克組織並非同時出現,謀克大約在11世紀初金昭祖石魯或景祖烏古乃時已經產生,如前所述,當時生女真諸部間的戰爭已成為經常的事,各地區的部落聯盟亦普遍存在,大部落聯盟正在形成。但見史載,晚在世祖完顏劾里缽與桓赦、散達兄弟戰爭的記事中:世祖命肅宗頗刺淑率兵去征討,一敗再敗,世祖乃"使歡都、冶訶以本部七謀克助之"。

《金史·兵志》記女真初起時,"其部長曰孛堇,行兵則稱曰猛安、謀克,從其多寡以為號。猛安者,千夫長也,謀克者,百夫長也"。它們是原始社會後期由於征掠、圍獵的需要而設的軍事首領,隨後發展為固定的軍事組織,猛安謀克作為軍事編制單位,其人數實際上多少不定。

發展歷史

猛安組織的出現,大約在11世紀末至12世紀初,即穆宗盈歌末年至阿骨打起兵反遼這一段時間。雖然生女真大聯盟早已建立,但在1102年(金穆宗九年)以前,發生的戰爭尚未見動員1000人以上參戰的記載。從猛安出現的時間推測,謀克組織出現時是以血緣關係紐帶的,而猛安組織開始出現時儘管尚受血緣關係的影響,但它一定是一種以地域為特徵的組織。作為軍事組織的猛安謀克,猛安之上置軍帥,軍帥之上設萬戶,萬戶之上有都統;謀克之內設蒲輦(一作蒲里衍或佛寧,女真語,50戶之意)。金國建立的前一年(1114),金太祖始定製以三百戶為謀克,謀克十為猛安。

金初,女真統治者曾一度把收降的契丹、渤海和漢人編制為猛安、謀克。天會二年(1124),攻占平州之後,改變制度,諸部降人置長吏,從漢官之號。大概在天會十一年左右,與廢齊國的同時,金統治者創行屯田軍,將在東北地區的女真猛安謀克徙入內地。它們自成組織,築寨於村落之間,不屬州縣,計其戶口,授以官田。這種屯田猛安謀克人戶實際上是以女真人充任的世襲職業軍戶。

1145年(皇統五年)金熙宗完顏亶"又罷遼東漢人、渤海猛安謀克承襲之制,浸移兵柄於其國人"。

猛安謀克曾一度有過等級之分。金熙宗皇統五年(1145),分猛安謀克為上、中、下三等,宗室為上,余次之。但到海陵王天德二年時被廢除。

金世宗完顏雍時續有遷徙,廣泛地分布在中都附近及河北、山東等地。

世宗稱帝後四個月、進入中都後兩個月,也即大定二年 (1162)二月,着手安頓猛安謀克。《金史》記載 :"甲辰,以張浩為太師,尚書令如故,御史大夫移刺元宜為平章政事。辛亥,定世襲猛安謀克遷授格。壬子,以太保 、左領軍大都督奔睹為都元帥,太保如故。

" 日本學者三上次男總結道 :"世宗代替海陵即位後,立即整頓了猛安 、謀克制。大定二年二月 ,趕快制定了遷授格。接着便推行了猛安、謀克的省並,力圖加強對猛安、謀克的控制。在鎮壓了契丹人叛亂後一年,即大定三年八月,採取了廢除契丹猛安、謀克的措施,這使猛安、謀克制遭到了一次巨大的變化。" 金國政權的民族性決定了它必須依賴女真猛安謀克,必須極力維護猛安謀克的特權,但到頭來,"金國所依靠的猛安、謀克兵,衰頹已達極點,而他們的百萬家屬都過着寄生生活,病國害民至於此,致使金廷陷於欲保社稷而不可得的地步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