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玉台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玉台觀》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玉台觀》唐朝杜甫所作古詩。

玉台觀:故址在四川省閬中縣,相傳為唐宗室滕王李元嬰建。

玉台觀是滕王建造的,觀看玉台觀就好像看到春秋時人所建的平台。壁畫上畫有仙人蕭史站在彩雲之中,石碑上記得有滕王序文,有如魯恭王在靈光殿留下的文字。玉台觀雄偉高聳,直通五方天帝諸神;殿宇中的壁畫畫出了十洲仙界的仙靈。人們傳說聽到笙鳴鶴叫,大概是晉人王子喬乘鶴飛過北山頭。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玉台觀

創作年代;唐朝

作品出處;全唐詩:卷228_25

文學體裁;唐詩

作者;杜甫

地址;故址在四川省閬中縣

作品原文

《玉台觀》[1]

浩劫因王造,平台訪古游。

彩雲蕭史駐,文字魯恭留。

宮闕通群帝,乾坤到十洲。

人傳有笙鶴,時過此山頭。

注釋譯文

(1)玉台觀:故址在四川省閬中縣,相傳為唐宗室滕王李元嬰建。

(2)浩劫:道家稱宮觀的階層為浩剎。

(3)平台:古蹟名,在河南商丘東北。相傳為春秋時宋國皇國父所築。此處指玉台觀。

(4)彩雲:指壁畫上的雲彩。蕭史:此指傳說中秦穆公女弄玉之夫蕭史駐於雲間事。

(5)魯恭:見杜甫《登兗州城樓》注(6)。

(6)群帝:五方的天帝。

(7)乾坤:代指玉台觀的殿宇。

(8)人傳有笙鶴:傳說中王子喬乘鶴飛升成仙的故事。

作品賞析

杜甫所作的《玉台觀》共有二首,第一首為七律,此為第二首,大約創作於代宗廣德二年(764)。

首聯第一句點出建造玉台觀之人--滕王,之後筆鋒順勢直下,緊扣一個"古"字展開。頷聯巧用典故,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彩雲蕭史駐"一句,暗合滕王率領女道士朝真人之事。"文字魯恭留",似乎也在暗示滕王文采出眾、能詩善文。

此聯虛中藏實,以浪漫筆觸敘寫歷史往事,別具一格。頸聯承上啟下,進一步渲染了玉台觀的雄偉壯麗和壁畫的生動傳神。此聯關聯詩題,別有用意。

一般來說,既寫道觀,就不能單從歷史古蹟着墨,還應突出道觀本身的特色,此聯二者兼顧,既突出了玉台觀作為歷史遺蹟的雄偉氣魄,又點出了玉台觀作為道觀的仙道之氣,可謂下筆有神,落墨精當。尾聯由實入虛,既增加了玉台觀的神秘感和仙道之氣,又暗含着滕王也可能得道成仙、駕鶴離去之意、與"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閣詩》)二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3]

盛唐偉大的詩聖杜甫是大家都喜愛的文學家,他的詩歌情感內斂、沉鬱頓挫,充滿了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他憂國憂民、悲天憫人,很多詩都留下了他的痛苦和沉思。比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就表現了作者濟世救民的使命感;「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也表現了他的聖人情懷。[4]

視頻

詩聖杜甫的故事

100秒看完杜甫的一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