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世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世康
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人民醫院院長
出生 1956年9月
青海省湟源縣
國籍 中國
知名作品  

王世康,男,1956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人民醫院院長[1]白求恩獎章獲得者[2]、曾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3]、軍隊醫院支援西部地區醫院工作先進個人、青海省勞動模範、湟源縣「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突出貢獻獎」等。

2017年11月,入選2017年10月「中國好人榜」[4]

人物事跡

好院長一心為民 為生活困難病人墊付醫藥費。

在青藏高原的日月山下,有一個縣級醫院,因擁有較先進的設備,科學的管理手段、優雅舒適的環境而譽滿當地和周邊地區,這就是青海省湟源縣人民醫院。在一個只有13萬多人口的省定貧困縣,有這麼好的醫院是難以想象的。而這所醫院的院長,全縣的老百姓和周邊地區患者幾乎都認識他,他就是縣人民醫院院長王世康。

王世康是地地道道的湟源人。貧困家庭出生的他始終沒有忘記農民特有的本質,把一腔濃濃的熱血揮灑給了家鄉的父老鄉親。幼年時,村里缺醫少藥,鄉親們看不起病的情景是他立志當一名好醫生的動力。愛好啃書本的王世康18歲就成為村裡的一名「赤腳醫生」,從此開始了他治病救人的路程,後來,他進入北京醫學院學習,畢業後成為縣醫院的一名內科醫生。

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王世康知道,肺心病等疾病是青藏高原的常見病、多發病,是一種頑疾。於是,他將心血管病專業作為主攻方向,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探索出了一套在高原環境下行之有效的治療辦法,使上百名患者受益,遠在幾百公里之外牧區居住的人們也慕名前來就診,經他治療的患者多達20000多人(次)。

湟源縣是省定貧困縣,農牧民的年收入只有3000多元。看不起病、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重病是普遍現象。土生土長的王世康深知百姓的疾苦。他看病,首先詢問病人的經濟情況,用最便宜、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治療。農牧民文化程度低,他擔心服藥出差錯,每次都把用藥方法詳細寫在紙上,叮嚀再三。碰到年齡大一些的老人或漢語不流暢的藏族牧民,他還要求病人複述一遍。

遇到手拿處方、囊中無錢、窘急不知所措的病人,他一次次地拿出錢捐助他們。剛開始,大家還以為這些病人是他的親戚,次數多了,才知道王世康跟他們素不相識。有人估算過,每年王世康贈送墊付給貧困病人的錢款不下3000元。

1988年,經醫院全體職工民主選舉,剛過而立之年的王世康被推上了湟源縣人民醫院院長的位置。當時,他面對的是兩排破舊不堪的平房,院內牛羊出入,手術室里煤爐煙熏火燎,病房的牆壁潮濕發霉,醫療設施缺乏簡陋,人才流失嚴重……多年後的今天,湟源縣人民醫院已經成為二級甲等醫院,必備的醫療設備一應俱全。 對於王世康來說,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故鄉是他的心愿。同樣的情結,把他與一位美籍友人緊緊聯繫在一起。

在湟源縣度過少年時期的柏大衛先生通過國際慈善基金會和多方募集,先後為湟源縣人民醫院捐贈了CT、全自動血球計數儀、B超、胃鏡等價值500多萬元的醫療設備。 為了讓這些醫療設備早日造福湟源百姓,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王世康一次次地找有關部門爭取項目,為此他不知跑了多少趟有關部門,終於爭取到資金先後修建了先進的潔淨手術室和可容納8個科室的住院部大樓,制氧設備實現了全院集中供氧,寬敞明亮的門診樓解決了科室設置困難、就醫難看病難的問題,水、電、暖的徹底改造保障了醫院有效地供給。正因為他的執着追求和不懈努力,醫院面貌每年上一個新台階,病人的住院環境和職工的工作條件得到了改善。從這些人們不難看出,王世康對醫院傾注了多少赤誠之心。

有了硬件基礎,發展業務成為醫院工作的重中之重。針對湟源縣地處交通要道,急救創傷病人多的特點,王世康重點加強骨科、腦外科、急診科建設,使醫院每年門急診人次和住院人數以10%的速度增長,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醫院、急診科分別被青海省衛生廳命名為青海省名院和名科。他本人同時被命名為青海省名醫、全國衛生系統白求恩獎章、西寧市優秀專業技術人才、「醫院管理年」優秀院長、湟源縣經濟社會發展突出貢獻等各項榮譽。

王世康對事業的熱愛,也體現在對人才的愛護和培養上。他建住宅樓、託兒所、健身房,解決職工的家庭困難,為的是讓全院職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保障家鄉人民健康。王世康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回報,多年來,湟源縣人民醫院沒有一位醫護人員調離,而醫院的美譽還引來了不少外縣的專業技術人才。

王世康
王世康

多年的基建工作,他總是審了又審,以市場最低價公開招投標承包,採購醫療器械,他總是徵求科室意見,在論證基礎上集體研究決定,凡是醫院的重大決策都嚴格按程序進行,院職代會討論通過,公平公開公示。

「王世康是一面鏡子,對照他,我們就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他的一言一行都在老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這是職工們的肺腑之言。 王世康以身作則、為民奉獻的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湟源縣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貧困病人手術後,他們為病人送菜送飯、送營養品、捐助錢款,點點滴滴的行為,溫暖着那些從偏僻鄉村來求醫的鄉親們。

王世康一心為患者,樸實的農牧民也用真心回報他。逢年過節,總有農牧民提着幾瓶青稞酒來看望他;青豆初熟,農民們也總要摘上滿滿一籃子送給他嘗嘗鮮。在辦公室里,王世康珍藏着12雙繡花鞋墊,那是湟中縣盤道鄉50多歲的李秀珍送給他的。李秀珍曾患病臥床不起,經王世康治療後,李秀珍不但生活能自理了,而且還能幹一些家務活。「病人一旦認定你,就誰也不找。我要對得起這些信任自己的人。」

面對諸多殊榮,王世康總是說:「取得的一些成績,主要歸功於全院職工的共同努力和國際友人的幫助,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工作」。

愛是無數條耀眼的光芒,只要凝聚到一個焦點,它會燃燒起一個時代的希望。

所獲榮譽

2017年11月,入選2017年10月「中國好人榜」。

參考來源

  1. 王世康 ,中國文明網
  2. 王世康:好院長一心為民 為生活困難病人墊付醫藥費 ,中外好人網, 2018-06-27
  3. 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王世康 ,黨政機關網, 2006-06-28
  4. 王世康 ,中國文明網, 2017-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