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威(東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威(東漢)
圖片來自36O

王威(東漢) 東漢末人。荊州刺史劉表部下。表死後,表之子劉琮降曹操。他曾建議出奇兵擊退曹操,琮不納。

歷史傳記

王威,荊州牧劉表麾下將軍。《漢晉春秋》載:荊將王威曾向劉琮獻計道:「曹操得知將軍(指劉琮)既降,劉備已走,必然解弛無備,輕行單進;若給我數千奇兵,於險地加以邀擊,必可擒曹操。擒曹操即能威震天下,坐而虎步,中夏之地雖廣,可傳檄而定,這不只是收一勝之功以保守今日而已。今此難遇之機,實不可失。」可惜劉琮不納其言。

演義傳記王威,荊州牧劉表麾下將軍,乃忠義之士。劉備往荊州依附劉表時,蔡瑁深忌劉備,欲於宴會上構殺之,蒯越用計使王威與文聘調開趙雲,使劉備幾為所害。曾向劉琮獻計道「將軍既降,玄德已走,曹操必然懈弛無備;願將軍奮整奇兵,設於險處擊之,操可獲矣。獲操則威震天下,中原雖廣,可傳檄而定。此難遇之機,不可失也。」卻為蔡瑁所阻,王威因而大罵瑁為「賣國之徒」。後曹操表劉琮為青州刺史,使遠離故鄉,時只有王威追隨。曹操復遣于禁追殺劉琮等人,王威亦於亂軍中殉主。《三國演義》中對王威的描寫:

1)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

遂與趙雲即日赴襄陽。蔡瑁出郭迎接,意甚謙謹。隨後劉琦、劉琮二子,引一班文武官僚出迎。玄德見二公子俱在,並不疑忌。是日請玄德於館舍暫歇。趙雲引三百軍圍繞保護。雲披甲掛劍,行坐不離左右。劉琦告玄德曰:「父親氣疾作,不能行動,特請叔父待客,撫勸各處守收之官。」玄德曰:「吾本不敢當此;既有兄命,不敢不從。」次日,人報九郡四十二州官員,俱已到齊。蔡瑁預請蒯越計議曰:「劉備世之梟雄,久留於此,後必為害,可就今日除之。」越曰:「恐失士民之望。」瑁曰:「吾已密領劉荊州言語在此。」越曰:「既如此,可預作準備。」瑁曰:「東門峴山大路,已使吾弟蔡和引軍守把;南門外已使蔡中守把;北門外已使蔡勛守把。止有西門不必守把:前有檀溪阻隔,雖有數萬之眾,不易過也。」越曰:「吾見趙雲行坐不離玄德,恐難下手。」瑁曰:「吾伏五百軍在城內準備。」越曰:「可使文聘、王威二人另設一席於外廳,以待武將。先請住趙雲,然後可行事。」瑁從其言。

2)第四十一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

卻說蔡瑁、張允歸見劉琮,具言:「曹操許保奏將軍永鎮荊襄。」琮大喜!次日,與母蔡夫人齎捧印緩兵符,親自渡江拜迎曹操。操撫慰畢,即引隨征軍將,進屯襄陽城外。蔡瑁、張允令襄陽百姓焚香拜接。曹操俱用好言撫諭。入城至府中坐定,即召蒯越近前,撫慰曰:「吾不喜得荊州,喜得異度也。」遂封蒯越為江陵太守、樊城侯;傅巽、王粲等皆為關內侯;而以劉琮為青州刺史,便教起程。琮聞命大驚,辭曰:「琮不願為官,願守父母鄉土。」操曰:「青州近帝都,教你隨朝為官,免在荊襄被人圖害。」琮再三推辭,曹操不准。琮只得與母蔡夫人同赴青州。只有故將王威相隨,其餘官員俱送至江口而回。操喚于禁囑咐曰:「你可引輕騎追劉琮母子殺子,以絕後患。」于禁得令,領眾趕上,大喝曰:「我奉丞相令,教來殺汝母子!可早納下首級!」蔡夫人抱劉琮而大哭。于禁喝令軍士下手。王威忿怒,奮力相鬥,竟被眾軍所殺。軍士殺死劉琮及蔡夫人,于禁回報曹操,操重賞于禁。便使人往隆中搜尋孔明妻小,卻不知去向。原來孔明先已令人搬送至三江內隱避矣。操深恨之。襄陽既定,荀攸進言曰:「江陵乃荊襄重地,錢糧極廣。劉備若據此地,急難動搖。」操曰:「孤豈忘之!」隨命於襄陽諸將中,選一員引軍開道。諸將中卻獨不見文聘。操使人尋問,方才來見。操曰:「汝來何遲?」對曰:「為人臣而不能使其主保全境土,心實悲慚,無顏早見耳。」言訖,欷歔流涕。操曰:「真忠臣也!」除江夏太守,賜爵關內侯,便教引軍開道。探馬報說:「劉備帶領百姓,日行止十數里,計程只有三百餘里。」操教各部下精選五千鐵騎,星夜前進,限一日一夜,趕上劉備。大軍陸續隨後而進。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