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孚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孚善
圖片來自36O

王孚善 王孚善,1906年生於江西省興國縣高興鄉悠久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少年時代,飽嘗人間的種種苦難。父親給地主種地,十分辛苦,積勞成疾,過早地離開了人間。從此,王孚善和母親一起相依為命,過着十分困苦的日子。不久,體弱多病的母親眼看着自己實在無法維持兩個人的生活,在親朋鄉鄰的一再勸說下,改嫁到別處去了。王孚善自己則靠砍竹、幫工維持生計。每逢冬天,無事可做,他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來源。好心的鄉親們就給他送來吃的穿的,這多少讓他感受到人間的一些溫暖。生活的艱辛並沒有泯滅王孚善活潑開朗的天性。他有一副好嗓子,山歌唱得非常動聽,人們經常看到他唱着歌去砍竹、趕圩的身影。他很羨慕村裡有錢人家的孩子,因為他們能背着書包到私塾讀書。王孚善交不起學費,就偷偷地在教室外面聽課,時間一長,居然也能認得一些字了。而且還能經常幫着鄉親們算算帳。由於他很正直,為人又很厚道,鄉親們都非常喜歡他。

人物故事

王孚善出生在長龍河畔一個叫老虎腦的小山村,自幼聰慧,家貧如洗,靠給東道放牛長大,練就一身好武功。他行俠仗義,從小愛打抱不平,近處土豪劣紳,只要一聽到「王孚善」三個字,就嚇得屁滾尿流,深得鄉鄰敬戴。據傳王手握一根扁擔,五六十個年輕小伙子,都休想近得了他的身。他參加革命後,作戰勇猛,所部神出鬼沒,打了很多勝仗,深得紅軍高層信賴。

鄉鄰還傳說,王孚善當紅軍不久,有次一個人回家,被本地劣紳探得消息,勾結了幾個土匪,在蘭陂潭(今長龍水庫)石排路上設下埋伏,王孚善經過時,土匪突然竄出,將他打下懸崖,豈料王孚善神勇無比,在掉下懸崖的一舜間,抓住了崖邊的一棵樹枝,借力發力,飛身躍迴路面,土匪們嚇得跪拜不迭,求爺爺饒命。當了大官後,每次回鄉,都要帶些糧食、銀子,到幾戶窮苦人家走走,平時騎着高大的白馬,帶一個警衛班,一里路外就有人放哨。

人物生平

土地革命開始後,王孚善這個穿百家衣、吃百家飯長大的農家子弟,熱烈響應,積極參與。他為人豪爽大方,辦事果斷公道,又粗通文墨,能寫會算,深受群眾擁護,很快被推舉為當地貧農團團長。在他的帶領下,貧農團打土豪、分田地,十分活躍。1929年,王孚善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興國縣成立了蘇維埃政府,他被選舉為副主席兼土地部長,專門負責全縣的土地革命工作。

1932年春,王孚善代理興國縣蘇主席。針對當時地主武裝和敵偵探經常混入蘇區騷擾的情況,他下令「加緊赤色戒嚴」。有個在押犯人逃跑,經查,原來是縣蘇維埃一個副部長悄悄通知那位犯人將要被判死刑並鼓動他逃跑。王孚善嚴肅處理了那個副部長。這樣,興國縣的治安情況很快有所好轉。王孚善也因工作出色,被調到江西省蘇維埃擔任土地部長。 敵人一次又一次「圍剿」,給中央蘇區帶來很大的破壞,特別是一些邊遠地區,破壞尤為嚴重。為了加強那些地區的領導工作,中央政府決定調一批得力的幹部到那裡。於是,王孚善調任會昌縣蘇維埃主席。

1933年9月,中央政府為了加強蘇區南部的政權建設,粉碎敵人的第五次「圍剿」,決定劃會昌、於都、西江、門嶺、尋烏、安遠、信康7縣,成立粵贛省。9月6日,在會昌召開了各縣臨時蘇維埃政府,王孚善當選為省蘇維埃執行委員,擔任副主席兼土地部長。不久,贛省召開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會上,代表們反映,于都縣反革命分子活動猖獗,反動標語多處出現,時有落後群眾逃往白區。一些基層領導沒有嚴格執行中央指示,在擴大紅軍中實行強制政策,致使一些群眾逃進山里,造成極壞的影響。為了儘快扭轉這種局面,省蘇維埃執委決定派王孚善到於都去,配合中央工農檢察委員會主席項英檢察整頓於都的工作。到了於都,王孚善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發現於都問題關鍵在於縣委縣蘇維埃的部分幹部腐化。縣委書記和幾個幹部合股開酒店,縣蘇維埃主席挪用公款販運私鹽。許多幹部熱心經商嫌錢,根本無心工作,對待擴大紅軍、查田運動、糧食突擊等工作是應付了事。根據項英指示,王孚善立即召開了縣委擴大會,撤銷並處分了一批縣委、縣蘇維埃的主要領導,清除了一大批反革命分子。這一舉措,得到了廣大人民的熱烈擁護,激發了群眾的革命熱情,將于都縣的革命工作進一步引向深入。

禾豐區地處偏遠,那裡的土地革命很不徹底,還有許多僱農沒能分到山林田地,是於都工作最落後的地區。1934年3月,王孚善率領一個工作團進駐禾豐,直接領導那裡的工作。他首先逮捕了組織群眾逃跑事件的少共區委書記和組織科長,通過審訊得知,他們組織了一個15人的「暗殺團」,隱藏在區委區蘇維埃內部,準備在月底殺盡禾豐區的革命積極分子和工作團。王孚善立即下令將那些仍把持着區鄉政權的地主反動分子全部逮捕,改組了禾豐區委與區蘇維埃政府,委派最得力的幹部任土地部長,深入開展查田運動與分配山林工作。老百姓們分到了土地和山村,革命熱情大增,各項工作都蓬勃開展起來。後來,禾豐區還成了贛南堅持到最後的一個區級紅色政權。

1934年8月,中央蘇區形勢急劇惡化,中央政府為了便於指揮行動,決定在於都成立贛南省蘇維埃政府,將原粵贛省的大部分幹部調駐那裡,王孚善被任命為省蘇副主席。10月,紅軍主力被迫開始長征。王孚善被留了下來,和贛南省主席鍾世斌一起迅速組織了一支地方武裝——贛南團,繼續留在蘇區堅持游擊戰爭。不久,項英派他到禾豐去省委兵工廠製造炸彈。當時形勢緊迫,物資十分緊缺,找不到白硝和鋼材,他就和工人們一道就地取材,研製了一種所謂「罈子地雷」,即用酒罈、菜罈做外殼的地雷。他發動群眾,將家裡的罈子全都捐獻出來,還恢復了一個廢棄的陶器窯,生產了大批的罈子地雷。他們把地雷埋在上蓮、磊石、利村等地的路口。禾豐區四周也布滿了地雷,炸死了許多侵犯的白軍,使敵人再也不敢冒然進犯。

1934年底,根據項英指示,王孚善以蘇維埃政府主席的身份組建了「龍尋安縣革命委員會」和一個挺進營,目的是為了向粵贛邊區的興寧、龍川、尋烏、安遠進發,在那裡開闢新的革命游擊區。1935年2月中旬,王孚善率部從禾豐出發,經安遠向尋烏方向挺進。他們沿途張貼布告,號召群眾起來反抗國民黨統治,所到之處,百姓無不響應。2月19日,挺進營在粵贛閩交界羅田、亂石一帶遭到粵軍陳濟棠部包圍。當時,挺進營只有4000多人,雙方實力懸殊很大,王孚善沉着地指揮部隊利用地形,巧妙地與敵人周旋。戰鬥持續了七天七夜,挺進營傷亡很大,子彈打光了,糧食吃完了,許多戰士情緒很低落。王孚善就給同志們唱起了山歌,鼓勵並肩戰鬥的戰友們。他的歌聲與笑聲感染了戰士們,大家就跟着一塊唱起來。歌聲使戰士們重新鼓起了堅持鬥爭的決心與勇氣。王孚善把僅剩下的50餘人集中起來,奮勇突圍。在激戰中,他不幸中彈犧牲,時年29歲。 [1]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