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孝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孝濤(1928- ),漢族,浙江平陽人,中藥炮製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碩士生導師。1951年畢業於浙江醫學院藥科。原中藥炮製研究室主任,中國中醫研究院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老師。第六、七、八、九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專門委員會委員。曾任國家藥典委員會第四、五、六、七屆委員,國家秘密技術審查專家組專家,國家中醫藥局中藥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醫藥工作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藥學會中藥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炮製分會名譽主任,中國藥學會理事,中國民間中醫藥協會理事等,中國社會經濟調查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醫雜誌特約編委,中國中藥雜誌、中國藥學雜誌等5個雜誌的編委、顧問。

王孝濤
王孝濤.jpg
出生 1928年6月15日
浙江
國籍 中國
職業 中藥炮製學家
知名於 《中藥炮炙經驗集成》,《歷代中藥炮製資料輯要》

目錄

1、人物簡介

2、生平歷程

3、人物貢獻

4、所獲榮譽

人物簡介
王孝濤20世紀50年代初進行"道地藥材"的調查,首次鑑定國產當歸品種為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甘草品種為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等,60年代轉向中藥炮製科研工作,編寫《中藥炮炙經驗集成》及《歷代中藥炮製資料輯要》等專著,為中藥炮製學科發展奠定基礎;70年代籌建中藥炮製科學研究室,積極採用現代科學技術,對毒性中藥法半夏、白附子等進行炮製沿革、炮製原理、炮製工藝和飲片質量標準等較系統研究,制定炮製新工藝及其飲片質量標準;1959年參加《中國藥典》的編訂,首次增加中藥炮製標準,1979年再次完善藥典中藥炮製標準,並負責編訂《全國中藥炮製規範》。

生平歷程
王孝濤,1928年6月15日出生於浙江省平陽縣南湖鄉鹿角山村的一農村中醫家庭。祖父、父親在農村開一小藥鋪,坐店看病,母親協助配藥。家處浙南南雁盪山山區,草藥資源豐富,當時農村缺醫少藥,有病多靠當地民間草藥來醫治都很有效。王孝濤自幼受家庭薰陶,對治痢的鳳尾草、消瘡癤的黃蜀葵、金銀花等有所初曉。

1941年高小畢業後以公費考入省立溫州中學初中部,分配於溫中青田分校念書,時逢抗日時期,物資短缺,學校借用當地寺廟棲霞寺為舍,又時遭到敵機的轟炸和擾亂,生活、學習實處於困難重重境地,他親受現實的教育,使自己明白了眼前一切是由國家貧窮落後和遭國外列強侵略凌辱所造成,為此立志"發奮求學,力圖救國",假期自覺積極參加學校歌劇團,為向民眾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而演出。當時語文老師廖家駒先生曾為他題一贈勉詞"上達--人須有上達之志,期能成就其事功",這成為激勵着他一生學習、工作的座右銘。

1944年考入浙江聯合高級中學(現浙江省立杭州高級中學),當時學校借明代政治家劉伯溫宗祠為舍,地處青田縣南田山地,山清水秀,小橋流水,稻穀飄香,頗為一幅值得珍惜的祖國大好河山圖景。抗戰勝利後,學校遷回杭州貢院原址,目睹當時官場貪污舞弊、賣國喪權等當時政權的腐敗,為此積極參加著名愛國人士、經濟學家馬寅初先生救國演講會,並參加1946年馬先生倡導的"反對開放內河航運權"遊行抗議、高呼"反對出賣主權","反對內戰"、"打倒官僚資本主義 "、"改善公教人員待遇"等口號的愛國學生運動。

1947年高中畢業後考入浙江醫學院藥科攻讀藥學,師從葉三多、顧學裘、曾廣方等老一輩藥學專家。暑期一面參加杭州市防疫隊工作,向廣大民眾宣傳環境衛生,打防疫針和生命統計調查等,一面又籌建實驗藥廠,生產當時部隊和民眾急用的生理鹽水、十滴水、八卦丹等常備藥品。

1951 年醫學院畢業,時逢抗美援朝時期,他參加華東區衛生部組織應屆醫學畢業生到南京作短期學習集訓,以提高政治覺悟和為人民服務思想,並無條件服從國家統一分配。結業後於1951年9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衛生部分配到衛生部中央衛生研究院藥物系,參加籌建中國醫藥研究所及中藥研究室。

為開展"道地藥材"的研究,1953年深入西部的甘肅、青海及四川、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等中藥材主產地,首次採集到當歸、大黃、附子、川芎、甘草、黃耆等大量常用中藥的原植物及中藥材標本。

為中藥飲片、炮製工藝立法,1959年王孝濤積極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的編寫工作,首次完成中藥飲片炮製工藝標準部分。1978年任第四屆衛生部藥典委員,再次增補完善中藥飲片炮製標準。1983年受衛生部委託,歷經三年,在調查、研究和搜集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現行的《中藥炮製規範》的基礎上,完成編訂《全國中藥炮製規範》,這是中國第一部全國性的中藥飲片生產和質量的規範和技術標準,對提高中藥飲片質量和完善中藥質量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1978年起王孝濤首次招收中藥炮製學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並選為500名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學習的導師之一,以師帶徒方式,盡心培養中藥炮製高層次科研人才。並為中藥炮製師資學習班、西藥學中藥班和日本、朝鮮、越南、泰國、韓國、馬來西亞等留學生、進修生講授中藥炮製課程,培養中藥人才。為表彰王孝濤為培養中醫藥人才做出了貢獻,1994年獲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榮譽證書。

1983年王孝濤任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並連任七屆、八屆、九屆政協委員,他積極履行委員的職責,參加赴各地學習視察,了解社情民意。為振興中醫中藥事業,為建議編寫當代《中華新本草》及加強中藥生產、提高中藥質量、規範中藥材市場等提案出力獻策。

1991年王孝濤獲國務院頒發"為發展中國醫藥衛生事業做出貢獻"的表彰證書和政府特殊津貼。同年獲世界文化理事會授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榮譽證書。

人物貢獻
王孝濤從事道地藥材及中藥炮製科研工作50多年,收集、整理、匯編了歷代中藥炮製經驗,先後編撰出版了《中藥飲片炮製述要》、《中藥炮製經驗集成》、《歷代中藥炮製資料輯要》等9部中藥炮製學專著。其中《中藥炮製經驗集成》榮獲1978年衛生部全國醫藥衛生科技大會科技成果獎,《全國中藥炮製規範》榮獲1989年中國中醫研究院科技成果一等獎,《歷代中藥炮製法匯典》榮獲1991年全國首屆優秀醫史文獻圖書銀獎,《歷代中藥炮製資料輯要》榮獲1965年院級成果獎。先後公開發表110多篇專業論文,其中"古代中藥地黃炮製歷史沿革研究"被譽為中藥炮製文獻整理研究的範文,對在全國各地開展中藥炮製歷史沿革研究起了積極的作用。王孝濤為國家藥管理局第一批師帶徒指導老師(北京地區)。

王孝濤在振興傳統製藥技術、創建和完善中藥炮製學科、培養中藥炮製專業人才、實現傳統炮製技術現代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主張中醫藥科研應以中醫藥傳統理論為指導,在繼承中藥理論和中藥製藥技術的基礎上,根據中醫辨證用藥的特點,運用傳統和現代科學方法,對中藥製藥的傳統工藝和地道藥材的品種質量等進行系統的科學研究,闡明其科學基本原理,改進傳統製藥工藝技術和設備,促進傳統製藥技術向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方向邁進,從而提高和豐富中藥和中藥炮製等學科的學術水平。他提出了"中藥炮製製毒增效論"及"中藥採制控制論"等理論,為中藥炮製科研起到導向作用。早在20世紀60年代,他組建了全國第一個中藥炮製學科研究室,對毒性中藥進行研究。"七五"、"八五"期間, 承擔國家和部局級中藥炮製的攻關項目,先後對毒性中藥半夏、白附子、天南星、商陸、芫花等進行炮製沿革、炮製原理、炮製工藝、飲片質量等較系統的研究。他領導的科室和參加的課題組所完成的科研成果獲國家級和部、局級成果7項,院級成果13項。

他培養碩士生2名,博士生1名,師承繼承人1名。多次為中藥炮製師資班、西藥學習中藥班、中醫中藥班及國際進修生講授中藥炮製學。

所獲榮譽
1991年他獲國務院頒發"為發展中國醫藥衛生事業做出貢獻"的表彰證書和政府特殊津貼。同時獲世界文化理事授予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榮譽證書。他現擔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炮製分會名譽主任、中國中藥協會中藥飲片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藥炮製技術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相關視頻

國醫名家 王孝濤[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