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少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少石
出生 1940年11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書畫家
知名作品 《中國書法鑑賞大辭典》

王少石

號睡盦、石叟。安徽宿州人。

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曾任安徽省政協委員、安徽省人民政府參事,

現任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安徽省書協藝術顧問。

人物簡介

王少石,1940年11月出生,安徽宿州市人。

原名秉傑,號睡盦、紅樓印痴、石叟等。

室名"紅樓百印齋"、"黃石軒"、"九硯樓"、"三緣堂"、"百宋齋"等。

1964年畢業於合肥師範學院中文系。

原宿州市書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藝術顧問。

曾任政協安徽省委員會第五、六、七、八屆委員、安徽省人民政府參事,

2006年被聘為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創作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即在安徽畫壇嶄露頭角,經常發表篆刻作品和大寫意花鳥畫。早期治印向單孝天先生請教。先後師事蕭龍士、許麟廬先生,並向李苦禪先生請教。精篆刻,汲取秦璽漢印及皖派、浙派之長,形成個人厚重蒼老之格調。工篆書,將石鼓文、金文、漢碑額融會貫通,沈雄渾厚,自然天成。擅長寫意花鳥,又喜畫佛,從齊白石、吳昌碩上溯揚州畫派、朱耷、徐渭、陳淳、梁楷等,以篆書入畫,蒼茫古樸,繼承中國文人畫之優秀傳統,熔金石書畫於一爐。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級及國際性展覽,多次在國內外一些有影響的刊物及書籍中發表。重要展出有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展覽(瀋陽)、首屆國際書展(鄭州)、首屆國際紅學會(美國)、中國《紅樓夢》文化藝術展(新加坡)、中國駐外使館陳列展(西歐)、第一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優秀作品展(北京)。

從二十世紀70年代起,作品先後發表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書法》雜誌、《西泠藝叢》雜誌、《紅樓夢學刊》雜誌、《中國書畫》雜誌、香港《大公報》、《文匯報》及日本《新書鑒》雜誌等,並收入《中國新文藝大系·1976-1982書法集》、《中國篆刻全集》第五卷、《中國學者墨跡選集1900-1999》、《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大成》、《中國現代書法大系》、《世紀之光-九九歸一翰墨抒懷》、《30年30家-中國改革開放30年30位書畫藝術代表人物作品選》、《影響中國100位藝術大家》、《100幅中國名畫--中國畫壇十大家百幅名畫典藏》等重要典籍之中,得到國內外一些著名學者及藝術家的讚賞。許麟廬先生題其《荔枝圖》曰:"少石仁弟全以篆書入畫,蒼茫古樸,格調獨到。"題其《水仙雙鴨》曰:"少石弟此幀筆墨瀟灑生動,精作也。"題其《菩提古佛》曰:"少石弟庚午春從事畫佛,此幀以渴筆寫成,大似金農一流。麟廬喜為題記。"題其《松鷹圖》曰:"少石弟畫雄鷹墨瀋淋漓,其金石氣概躍然紙上,佳作也。七十三叟麟廬題。"馮其庸先生題其《菊石圖》曰:"此幅意在蒼石白石之間,此黃石軒得意之筆也。"題其《菊花八哥》曰:"八大之神,青藤之韻。"許麟廬先生評批其印稿曰:"渾然無敵"。曰:"雄渾爛漫,方中圓圓中方,大似魏碑刀法。"曰:"似乎漫不經心,然精妙之處全在內心修養也。"曰:"布局簡繁疏密有致,刀法頓挫有味,頗見功夫。"曰:"安排妙極,刀法韻味均臻上乘,可與西泠八家媲美矣。"劉開渠先生評其《紅樓夢印譜》曰:"治印甚佳,章法構形多樣,刀法靈巧而穩健,樸素而俊秀,富有風韻。"(書信)2007年10月17日,在宿州市書畫晉京展專家座談會上,美術史論家孫克先生指出:"印象最深的是王少石先生的大篆,在近當代來看,能寫得這樣厚重有力,而且很隨意、很自如,非常高的水準,非常少見。"(錄音整理)許麟廬先生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囑其所治常用印多達數十方,許先生最為常用之印出自齊白石、錢瘦鐵、鄧散木三家,其後即為王少石。為馮其庸先生刻印數十方,馮先生專著《夢邊集》、《秋風集》、《曹雪芹家世、<紅樓夢>文物圖錄》扉頁用印出於王少石之手。曾為劉海粟、劉開渠、朱屺瞻、朱丹、蕭龍士、秦嶺雲、張君秋、石少華、顧景舟、韓美林、侯北人(美國)、余英時(美國)、今井凌雪(日本)等國內外著名學者、藝術家刻印,並為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刻藏書印。所作《紅樓夢印譜》1986年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馮其庸先生為之題評並作序。封面及扉頁由啟功、許麟廬、沈裕君先生題字。《人民日報》海外版、《瞭望周刊》海外版等數十家報刊向海內外介紹。

論文

曾發表書畫及文博學術論文多篇,為《中國書法鑑賞大辭典》撰稿人之一。

主要論文:

《中國印章名稱考》、

《論書法藝術發展的客觀規律-兼談當代書法熱》、

《繼往開來各領風騷-論歷史對書法和書法家的選擇》、

《一件三國越窯白瓷熊燈引起的思考》、

《請吳之璠松蔭對奕圖竹雕筆筒-兼談吳之璠的生卒年代》、

《清黃花梨龍鳳紋羅漢床》、

《蕭龍士與江淮大寫意畫派》等。

重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與研究,從中汲取營養。

精鑑賞、富收藏,所藏古瓷、古玉、古硯及明清家具,珍稀之品甚夥。

傳略載入《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中國歷代書畫名家大辭典》、《中國藝術百科辭典》等多部辭書。

1995年,中央電視台曾在《東方之子》作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