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新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新新:東北師範大學博士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1991年參加工作,一直從事日本近現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活動。

王新新,女,漢族,1966年出生。東北師範大學博士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日語精讀6-1;6-2 研究生:日本現代文學思潮 。1991年參加工作,一直從事日本近現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活動。[1]

人物事跡

社會兼職

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位於天津市南開區,於1997年10月成立。其前身為1919年成立的南開大學文學院英文系。學院現設英語系、日語系、俄語系、法語系、德語系、翻譯系、西葡意語系(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意大利語)和公共英語教學部7系1部。開設英語、日語、俄語、法語、德語、翻譯、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意大利語9個專業。建立語言學研究中心、外國文學研究中心、翻譯學研究中心、東亞文化研究中心、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外語教育與教師發展研究中心、跨文化與區域國別研究中心7個科研中心。

日本近代文學會會員、中國比較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2]

個人專著

1.《大江健三郎的文學世界:1957—1967》,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5月。

2.《從再啟蒙到文化批評——大江早期文學論》(日語),日本東北大學出版會2007年2月。[3]

論文

1. 發自心底的無聲吶喊——大江健三郎《萬延元年的足球隊》淺析,《日語學習與研究》1996年第2期。

2. 論中島敦的命運觀《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優秀青年論文專集),1996年第2期。

3. 可憐身後識方干——寫於宮澤賢治百年誕辰紀念之際,《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6年第5期。

4. 日語教育中文化意義的指導——以誤用例分析為中心(日語) 《中國日語教學研究文集(7)》1998年4月。

5. 譾論中島敦對中國題材的擷取和演繹 《社會科學戰線》1999年1月第1期。

6. 日本明治前期與中國"五四"時期新文學試比 1999年第2期《東北亞論壇》(中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99年第9期全文轉載)。

7. 中島敦與日本戰時文學"藝術抵抗派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99年第3期。

8. 撻伐邪教,探索靈魂拯救之路——大江健三郎的新作《空翻》,2000年第4期《外國文學動態》(中國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00年第11期全文轉載)。

9. 直面人生不幸 超越心靈煉獄——大江健三郎的《萬延元年的足球隊》《外國文學名著賞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2月。

10. 中國之於大江健三郎----以1960年的中國訪問為中心《文藝爭鳴》2001年第5期。

11. 大江健三郎與中國(日語) 東京大學《比較文學?文化論集》第19期(2002年3月)。

12. 從大江文學看日本戰後文學的天皇制禁忌 《吉林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13. 從隨筆看大江健三郎的戰爭觀 《東北亞論壇》2003年第1期。

14. 歷史意識的追究 文化批評的達成——大江健三郎《萬延元年的足球隊》再論 《日語學習與研究》2003年第1期。

15. 從戰後啟蒙到文化批評 《社會科學戰線》2003年第4期。

16. 大江健三郎的早期文學世界 《東北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17. 喚起"危險的感覺"——試析大江健三郎早期文學中戰後再啟蒙意識的端倪,《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18. 抒寫人性覺醒,表現個體獨立——試論作為啟蒙文本的《飼育》和《拔芽擊仔》 《東北亞論壇》2006年第2期。

19. 中國對大江文學的接受 東京大學《比較文學?文化論集》第23期(2006年3月)。

20.大江健三郎早期文學的戰後再啟蒙意識——從《飼育》到《政治少年之死》 《渤海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21. 文化批評的達成——《萬延元年的足球隊》論 《渤海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

22. 亞洲文學與世界文學 《渤海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23. 《1Q84》中的非後現代因素——兼及村上春樹的"新的現實主義" 《東方叢刊》2010年第2期(中國人大報刊資料複印中心《外國文學研究》2011年第1期全文轉載)。

24. 當文學遭遇戰爭——對戰爭時期川端康成文學的一點考察 《東疆學刊》2011年第1期。

譯文譯著

1. 大江健三郎諾獎代表作《萬延元年的足球隊光明日報出版社1995年5月。

2. 大江健三郎諾獎代表作《個人的體驗》 灕江出版社1997年12月。

3. 《大江健三郎自選隨筆集》 光明日報出版社2000年8月。

4. 大江健三郎短篇小說《"流淚人"的榆樹》 《世界文學》2000年第3期。

5. 大江健三郎長篇小說《遲到的青年》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6. 大江健三郎長篇隨筆代表作《廣島?沖繩札記》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7. 《大江健三郎散文集》 香港天地圖書出版2002年12月。

8. 高橋源一郎《在博爾赫斯納巴克夫之間》 《外國文藝》2004年第3期。

9. 辻井喬短篇小說集《桃幻記》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月。

10. 島村輝《個別與普遍----大江健三郎的遠近法》 《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2002年國際會議論文集》 2003年12月。

11. 姜尚中《丸山真男的"國家理性"問題》 吉林人民出版社《學術思想評論》第12輯 2004年12月。

12.辻井喬短篇小說《李陵之墓》、《世事無常》、《發現者》《西部華語文學》2007年第4期。

13.大江健三郎隨筆專輯 《西部華語文學》2008年第1期。

14.大江健三郎文學演講專輯 《渤海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15. 辻井喬長篇小說《父親的肖像》 作家出版社2011年10月。

訪談

1. 《大江健三郎訪談錄:日本人是不是可以信賴?》,《南方周末》2000年9月21日(後為日本《留學生新聞連載》)。

2. 《大江健三郎的讀書生活》 中華讀書報2000年9月27日。

3. 《大江健三郎訪談錄:人類的未來與知識分子的責任》新加坡《聯合早報》20000年10月20日。

4. 《大江健三郎訪談錄:"新中國"印象記》 《南方周末》2001年1月11日。

5. 《大江健三郎心中的魯迅》 《文藝報》2001年10月13日。

文學評論

《與大江健三郎的近距離接觸》 《中華讀書報》2000年9月27日。

《接觸大江健三郎一家》 《光明日報》2000年9月28日。

《日本傾銷"酷文化"》 《環球時報》2004年12月24日。[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