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琵琶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琵琶曲

在中國傳統琵琶樂曲中,文曲和武曲重要的組成部分,文曲憑藉它優美抒情的旋律,,深刻的內心思想感情的表達和身臨其境的藝術境界,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簡介

中國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曲集。清代華秋苹編訂,故又稱《華秋苹琵琶譜》,簡稱《華氏譜》。共3卷,收錄了南、北兩派琵琶小曲62首 ,大曲6套 ,於嘉慶二十三年(1818)刊行。上卷收錄王君錫的傳譜,有文板5首,武板7首,雜板《普庵咒》1首,大曲《十面》1首。中、下卷收錄浙江陳牧夫的傳譜。中卷有《思春》、《昭君怨》等文板18首,《步步高》、《巧梳妝》等武板12首,《春光好》、《鳳銜珠》等隨手八板5首 ,《倒垂簾》、《小月兒高》等雜板14首。下卷有《將軍令》、《霸王卸甲》、《海青拿鶴》、《月兒高》和《普庵咒》等大曲5首 。華氏編訂時不加增改,忠實於舊譜,並參照琴的減字譜法,擬訂了比較完整的琵琶指法譜字,對琵琶的定弦、把位、指法等加以規範化,對優秀琵琶曲的保存和流傳有很大貢獻

評價

琵琶在隋唐(581——618)之前,是對抱彈撥器的統稱,向前彈出稱琵,向後挑進稱琶。曲項琵琶起源于波斯,約公元六世紀中葉時傳人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並由唐代的木撥彈奏,逐漸改良為手指彈奏,具有豐富的表現色彩和高難度的演奏技巧。多年來,中國形成不少琵琶流派,著名的有浙江、直隸、無錫、浦東、平湖和崇明等派,同一樂曲各派在樂譜、指法和演奏風格等方面都各有特點。無錫派的代表人物華秋苹,又名文彬,(1784-1859),號借雲館主人,無錫盪口鎮人。擅琴兼唱崑曲,好詩詞、篆刻、繪畫,通醫學,曾以行醫為業,是一位極具智慧和遠見的藝術家。他認為,曲譜一向為各派內師徒間直接授受,樂曲始終沒有能夠用以廣泛傳播的、集大成的曲譜,而在傳抄過程中,常有「魯魚亥豕之訛」,致使琵琶的演奏藝術受到限制,這對琵琶藝術的發展是很不利的。清朝乾嘉時期,儘管流派眾多,但中國琵琶大體分為南北兩系,南以浙江陳牧夫為代表,北則以直隸王君錫為翹首。華秋苹往南趨北,向當時的兩位大家陳牧夫和王錫君學習兩派的秘譜,學成回到無錫後,他與同人華映山、華子同、朱右泉、薛愚泉等一起合作,在虛心聽取裘晉聲、陳梅樽、蔡開基等無錫派前輩意見的基礎上,採集考訂輯成了《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譜真傳》(簡稱「華氏譜」)三卷,於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初刻刊印,是我國第一部印行的琵琶曲譜「華氏譜」共收錄有北派14曲、南派54曲,用工尺譜點板記寫,旁註指法。華秋苹參照琴用減字譜法,規範並制定了琵琶比較完整的指法符號(左手指法16、右手指法8),對後世琵琶曲譜的記錄、編訂奠定了基礎。[1]

參考文獻

  1. 琵琶曲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