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瑞鶴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瑞鶴圖》屬於宋代名畫之一。

此圖畫壯嚴聳立的汴梁宣德門,門上方彩雲繚繞,十八對神態各的丹頂鶴翱翔盤旋在上空,另兩對站立在殿脊的鴟吻之上,空中彷彿迴蕩着悅耳動聽仙鶴齊嗚的聲音。畫後有趙佶瘦金書敘述一段。此圖為宋人鄧椿《畫繼》中所記《宣和睿覽》冊中的一幅。《石渠寶笈重編》及《石渠隨筆》著錄。

《瑞鶴圖》曾收入《宣和睿覽集》,金軍攻入汴梁時,這件作品被拆成單幅的捲軸流散出去,清乾隆晚期被收進清宮,溥儀私自夾帶出宮後流失到東北,最終成為遼寧博物館的藏品。

現藏遼寧省博物館的《瑞鶴圖》[1],是宋徽宗趙佶之「御筆畫」,構圖和技法俱皆精到:構圖中一改常規花鳥畫傳統方法,將飛鶴布滿天空,一線屋檐既反襯出群鶴高翔,又賦予畫面故事情節,在中國繪畫史上是一次大膽嘗試;繪畫技法尤為精妙,圖中群鶴姿態百變,無有同者,鶴身粉畫墨寫,睛以生漆點染,整個畫面生機盎然。

基本情況

米芾對范寬 的繪畫風格曾作過這樣的描述:「范寬山水叢叢如恆岱,遠山多正面,折落有勢。山頂好作密林,水際作突兀大石,溪山深虛,水若有聲。物象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本朝自無人出其右。晚年用墨太多,勢雖雄偉,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我們把這段話用來與本圖勘校,就會感到很是妥貼。所以歷來鑑藏家和美術史家們均堅信此圖為范寬真跡。近年對畫幅樹下草業間「范寬」二字款的發現更證實了這點。

此畫單從構圖方面說,應屬於平易之境,但它卻產生了非凡的力量。究其原因一是造型的峻巍,其次是筆墨的酣暢厚重。此圖經清內府收藏,《石渠實笈初編》著錄。

歷史背景

宋代繪畫進入手工業商業行列,與更多的群眾建立較為密切的聯繫。一批技藝精湛的職業畫家,將作品作為商品在市場上出售,汴京及臨安都有紙畫行業。汴京大相國寺每月開放5次廟會,百貨雲集,其中就有售賣書籍和圖畫的攤店;南宋臨安夜市也有細畫扇面、梅竹扇面出售[2];汴京、臨安等地的酒樓也以懸掛字畫美化店堂,作為吸引顧客的手段。市民遇有喜慶宴會,所需要的屏風、畫帳、書畫陳設等都可以租賃。適應年節的需要,歲末時又有門神、鍾馗等節令畫售賣,為市甚盛[3]

北宋時,汴京善畫「照盆孩兒」的畫家劉宗道[4],每創新稿必畫出幾百幅在市場一次售出,以防別人仿製;專畫樓閣建築的趙樓台;畫嬰兒的杜孩兒,也在汴京享有盛名。吳興籍軍人燕文貴常到汴京州橋一帶賣畫。山西絳州楊威,善畫村田樂[5],每有汴京販畫商人買畫,他即囑其如到畫院門前去賣,可得高價。社會對繪畫的需求和民間職業畫家創作的活躍,是推動宋代繪畫發展的重要因素。宋代由於手工業的發達,促成了雕版印刷的發展與普及,出現了汴京、臨安、平陽、成都、建陽等雕版中心,不少書籍及佛經都附有版畫插圖,現存宋金雕印的彌勒像、陀羅尼經咒、《佛國禪師文殊指南圖贊》、《趙城藏》等,可見其繪刻之精美[6]

視頻

瑞鶴圖 相關視頻

宋代繪畫藝術048
理學精神,影響了宋代繪畫

參考文獻

  1. 宋,趙佶《瑞鶴圖》卷(遼寧省博物館藏),新浪博客, 2019-10-17
  2. 空前繁華的南宋臨安夜市,網易,2020-03-17
  3. 宋代書畫市場:誰來畫?誰買單,芝麻開門收藏鑑定交易網,2018-05-24
  4. 劉宗道,博雅文化旅遊網
  5. 村田樂——中國繪畫中的鄉村休閒生活(二) ,搜狐,2018-01-22
  6. 你必須知道的宋代名畫 ,搜狐,2017-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