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瓷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瓷枕 [1]

瓷枕是一種枕頭,是中國古代瓷器造型中較為流行的一種,枕上用彩釉繪成精美的圖畫或題上詩句。始燒於隋代,流行於唐代以後。據說開始時是作為陪葬的冥器,以後又作寢具和診脈之用。

宋代,瓷枕的發展進入繁榮時期,不僅器形較前代有所增大,而且裝飾技法也突飛猛進,刻、劃、剔、印、堆塑等技法紛紛採用,極大地豐富了瓷枕的表現力和藝術性。

瓷枕歷史

瓷枕的出現最早是在隋朝,據說,最開始是作為陪葬品而出現的,之後,又經歷了唐朝診脈枕,到了宋朝,瓷枕的發展進入繁榮時期,不僅器形較前代有所增大,而且裝飾技法也突飛猛進,刻、劃、剔、印、堆塑等技法紛紛採用,極大的豐富了瓷枕的表現力和藝術性,那睡這硬梆梆的枕頭到底有什麼好處?

唐宋以來,由於中國陶瓷業的大發展,陶瓷枕出現並成為中國陶瓷藝術的一支。 很多人有疑問,古人為什麼會選擇這種又冷又硬的枕頭呢?據專家研究,人在入睡以後,頭部的溫度過高,就不容易入睡,日常家庭中以蕎麥、木棉或塑料泡沫為枕芯的枕頭,由於所填物料不透氣,不容易散發頭部所產生的熱量,所以在夏天多在其上墊上枕席,這樣頭部就感到涼爽容易入睡。古人對以上現象不一定能上升到科學的闡述,但古代的枕頭大多具有清火、安神的作用。[1]

文獻中即記載了不少用中藥配製而成的藥枕,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提到「明目枕」,就是一種作為驅頭火、明目、醫治頭昏目眩的非常簡易的療法。同樣的,瓷枕具有清涼、去熱的物理性能,自隋代開始就進入了人們的居室。

可以想像,在酷熱難耐的盛夏,瓷枕便成了清熱消暑的好用品,以致詩人以「玉枕」目之。如北宋詞人晏幾道就有:「羅幕夜猶寒,玉枕春先困」的詞句。 宋代詞人周邦彥在他的詞中寫道:薄紗廚,輕羽扇,枕冷簟涼深院。此時情緒此時天,無事小神仙。另一位愛國詞人辛棄疾對瓷枕的感受又不一樣:枕簟溪堂冷欲秋,斷雲依山晚來收。紅蓮相依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一個「冷」字,描述睡臥瓷枕的感受,寫出了「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的無盡心思。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展出的楊永德伉儷捐贈的第八十七號瓷枕,產自山西晉南地區,在枕面中央剔出長方框填黑,內用黑彩寫詩句:峰前明月照藤床,窗內清風生石枕。詩人通過這寥寥的十四個字描述了南山之下,月上群峰,詩人枕在陶瓷枕上,有清風頓起的感覺,給陶瓷枕以很高的評價。 陶瓷枕在中國南北均有燒制,每處窯口燒造的瓷枕品極為豐富且獨具風格。[2]

功用

瓷枕最重要的用途是在夏天,說到這裡很多人就會知道為什麼了,因為夏天的時候瓷枕是可以納涼的。

瓷枕本來就是比較涼的東西,炎炎的夏天接觸到瓷枕的時候心裡可定也是比較涼爽的,這樣的情況之下入睡的還是比較快的。還有就是瓷枕都是空心的枕頭,裡面是空心的也可使空氣流動,這樣也會降低枕頭的溫度

瓷枕還是比較花哨的,不像現在很多人用的就是白白的枕頭,古人是很會創意的。一般的文人喜歡在自己的枕頭上寫詩,還有的喜歡在瓷枕上面作畫,當然這樣只會增加後世的價格。

還有一個最為主要的因素就是枕著瓷枕睡覺是可以維持髮髻的形狀的,古代的女子都是用簪子來維持頭髮的形狀的。她們為了保持髮髻的形狀大多就是使用瓷枕,還有就是她們睡覺的時候是側臥睡覺的,這樣更有利於維持髮髻的形狀,有的人甚至可以一周不動簪子。

瓷枕還會養生的功效,他們認為瓷枕是空心的,裡面的空氣是呈現陽性的,這樣是可以增加自己的陽壽的。對於瓷枕的高度也是很有講究的,瓷枕的最佳高度就是3寸到4寸之間,俗話說神仙枕3寸這就是瓷枕高度的理由。

枕頭還是很好的容納器皿,古人會將自己比較重要的東西塞進自己的枕頭裡面,因為瓷枕是空心的,所以能容納的東西還是很多的。古人會將自己的銀票和地契房契等東西放進去,還有自己珍貴的首飾什麼,所以有的電視劇中家裡發生了大火就直接抱著枕頭跑。

古人還將枕頭用來辟邪鎮宅,他們會將自己枕的瓷枕做成祥獸的形狀,比如說麒麟和獅子等威猛的東西。還有的就是在自己的枕頭上畫出祥獸的圖案,總之古人認為自己枕著真麼樣的瓷枕就是帶來什麼樣的好運。

很多人也會在瓷枕上面寫字來祈求自己的願望,比如說寫出自己的心聲和自己想要寄託的事情。有的人就會在上面秀出自己的書法,以彰顯自己是一個文人墨客,但是好像只有自己能看得到。

宋朝的時候是瓷枕最為高產的朝代,這與百姓的生活和經濟能力也是相關的,在那個時候南北方也是呈現不同的景象的。北方的地區因為有外族人的經常入侵,他們就將瓷枕做成祥獸的模樣,以此來保護自己的平安。

到了南方這裡是比較富裕的地區,他們的枕頭就關於藝術的作品,主要就是書法和繪畫。[3]

瓷的器型

瓷枕,臥時薦首之具也。質堅而又清涼心膚,爽身怡神。明目益眼,至老可讀細書,古人深愛之。今天介紹元寶形、八角形和扇形等瓷枕。

元寶枕

又名「銀錠枕」,形似倒置的等腰梯形,枕面下凹,後枕牆等於或高於前枕牆。如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出土的晚唐-五代白釉劃花雙蝶紋枕,器型近乎於小長方枕,枕面不出檐,上寬下窄,中間微凹,略大於枕底,枕牆高。胎體潔白質堅,白釉細膩瑩潤,枕面劃雙蝶舞於草叢間。造型結實敦厚,枕體頗高,正應古語「高枕無憂」。

江蘇省連雲港王氏墓出土的吳大和五年(933年)白瓷枕,除枕體略低,四面枕牆有開窗裝飾外,其餘與相似。

連雲港王氏墓出土

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出土的北宋三彩浮雕臥鹿紋枕,元寶造型,枕面明顯較枕底大。施黃綠釉,枕面無紋,枕牆印樹下臥鹿銜靈芝紋。有學者研究此類低溫釉陶多產於北宋晚期。

三彩浮雕臥鹿紋枕

北宋中晚期還流行一種出檐元寶枕,如河北省臨城縣出土的白釉印花枕,枕面出檐甚多,枕牆印一蓮荷,左右各印有一魚一鶴,造型較為精巧。

白釉印花枕

河北省定州中山博物館藏北宋白釉划水波紋枕,枕體明顯漸大,枕面變大,實用性增加。白胎,釉施不勻,枕面劃三道水波紋。水波紋在宋金瓷枕上較為流行,原因可能是民俗有取「水能厭火」之意的傳統,在日常用具上裝飾水波紋以避火災。亦或是唐宋時期人們夢到「水」,被認為是吉兆,所以夢水的期盼外化為象徵「水」的紋飾表達於枕面。還可能是瓷枕多在夏季使用,有降暑清腦的功效,裝飾水波紋對消暑功能具有強化意義。

北宋白釉划水波紋枕

同館所展的金代白釉褐彩戳印仕女紋枕,枕面微凹,兩端上翹,機面邊緣刻雙線邊框,上下印有卷草紋,中間有六名持扇仕女,三人一組,左右相對,每組仕女的服飾、表情、動作、尺寸均一致,當為重複印製而成。仕女高挽髮髻,面部豐滿,寬衣博袖,神態高雅端莊,自然祥和。枕左右兩側模印亭台樓閣,高低錯落有致。前牆模印纏枝花紋,後牆印有獸面紋,並巧妙地以獸眼作氣孔。從釉色特徵、裝飾手法看,此枕應為井陘窯產品。

山西省博物館藏金代白釉黑花開光蘆鳥紋枕,枕體明顯變長,枕面不出檐。白地黑花裝飾,紋飾繁而不亂,技法成熟,枕底有黑書「大寫癸卯歲六月......」,即金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3年。

金代白釉黑花開光蘆鳥紋枕

元代長方枕獨步天下,元寶枕罕見蹤跡,明代瓷枕式微。清代瓷枕復興之際,元寶枕卻較其他瓷枕更受歡迎,如陝西澄城堯頭窯所燒清代黑釉元寶枕和耀州窯民國香黃地青花雜寶獅紋元寶枕就頗有特色。

角枕

顧名思義,枕呈八角八邊之狀,亦流行於宋金之際。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上龍村出土北宋珍珠地雙鳳紋八角枕,珍珠地戳印密麻有序,一絲不苟,實屬精品。

南京博物院藏宋綠釉刻花瓷枕,枕體呈八角狀,扁平而長。除枕底外,余皆施綠釉,枕面劃蕉葉紋,枕牆印菱格紋,角的轉折處對應有竹節狀牆柱裝飾。從裝飾特點分析,該枕應為吉州窯北宋晚期的產品。

南京博物院藏宋綠釉刻花瓷枕

故宮博物院藏宋磁州窯白地黑花「鎮宅」銘獅紋枕。據專家研究,該枕可能為河南省密縣的窯溝窯所造。密縣目前發現的宋元時期窯場主要分布於新密市西關、窯溝村和郭窯村一帶,統稱窯縣窯。窯溝窯的八角枕多採用白地黑花裝飾,枕底不施釉。枕面邊緣多墨繪數道粗線邊框,並間飾細線或篦划水波紋,最內側邊框一般為墨繪細線,個別瓷枕八角處還有白色放射線式的裝飾。枕面中部以折枝花卉紋為主,還見有少量文字和動物等裝飾。枕壁與枕面接合處亦墨繪粗線,且該粗線以下多墨繪細線,枕壁近底部則墨繪粗線一周,上下邊框之間一般飾以卷草紋。而時代或可定為金代中晚期。

宋磁州窯白地黑花「鎮宅」銘獅紋枕

邯鄲市博物館藏金代白地黑花詩文八角枕,枕面出檐,上沿平直,下沿略帶弧度,更合適頸部貼枕。枕面以詩文裝飾,簡約明快。

邯鄲市博物館藏金代白地黑花詩文八角枕

扇形枕

邯鄲市博物館展出的金代黃綠釉模印劃花蓮花紋扇形枕較為典型,枕形宛如展開的摺扇,枕面劃有蓮花流水紋,枕背印花纏枝蓮紋,並施以黃釉,余皆釉綠釉。扇形枕金代比較流行,其他時期少有。[4]


古代人為什麼喜歡用「瓷枕」

又高又硬枕著不難受嗎?學者:方便女子

古代人為什麼喜歡用「瓷枕」?又高又硬枕著不難受嗎?學者:方便女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