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甘棠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甘棠湖古稱景星湖,由廬山泉水注入而成,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市中心,是江西省九江市市區最引人入勝的景點。後人為感念唐江洲刺史李渤德政,改名甘棠。湖周十餘里,面積千餘畝。 甘棠湖碧波蕩漾,朝輝夕陰,匡廬倒影,景色優美。又有煙水亭、思賢橋等名勝古蹟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1]

中文名:甘棠湖

別 名:景星湖

地理位置:江西省九江市市中心

面 積:千餘畝

礦 產:44種

景 點:周瑜點將台

簡介

甘棠湖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市中心,由廬山泉水注入而成。湖中築有長50米的長堤,堤上有宋代所建思賢橋。湖中煙水亭建於唐元和十一至十三年(816~818年),相傳為三國時周瑜點將台舊址,現存為1972 年修復,有船廳、純陽殿、翠照軒、五賢閣、亦亭、鏡波樓等建築,亭前還有石劍匣二座。

甘棠湖,古名景陽湖,是江西省九江市市區最引人入勝的景點,甘棠湖面積約八十公頃,是一座「自有源頭活水來」的天然湖泊,甘棠湖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市區,南倚廬山,北瀕長江,平均水深1.4米,最深達2.4米,東西約長2公里,南北寬1.9公里,水源由廬山泉水匯入而成,水質晶瑩潔淨,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古城潯陽(今江西省九江市)的中心。東漢末年,東吳名將周瑜曾在此演練水師。唐詩人白居易為江州司馬時,建亭於湖心,以《琵琶行》中「別時茫茫江浸月」之句名「浸月亭」。北宋寓「山光水色薄籠煙」之意改為「煙水亭」。由於相傳周瑜練水軍時曾在此點將,故又稱「周瑜點將台」。

李公堤

李公堤的由來

九江古城,秀在兩湖。這片清碧的湖水就是甘棠湖。堤那邊的那片湖水稱為南門湖(南湖)。如果把九江城比作美麗的少女,兩湖就是少女明媚的雙眼。我們現走的這條路,實際是條湖堤,長1公里,好似青蛇臥波,將湖面一分為二。堤中段有一拱橋相連,使得湖水相通。大堤之上樹蔭如蓋,常有青年男女依伴而行,被人戲稱為「情人路」而此湖、此堤、此橋真正的名字,卻是大有來由。我們今天能在此散步,是和一位地方官分不開的,他就是李渤。李渤,字澹之,洛陽人,唐穆宗即位,召為考功員外郎,後為權臣所顧忌,長慶元年(821年)也就是白居易離開九江的第四年,他被調任江州刺史(江西省九江市古時稱江州)。李渤對九江很有感情,年輕的時候在廬山山南讀過書,就在現白鹿洞書院。故地重遊到江州,正值大旱,莊田顆粒無收,朝廷還要按豐年徵收賦稅,他體察下情,為民請命,使朝廷免下了江州賦稅。

當時江州城(今江西省九江市),一出城南門,就是南門湖,要到對岸必須繞一大圈。李渤為了百姓行走方便,就組織民眾在南門湖中修築堤壩。堤長七百步(約二華里)溝通南北變通途,堤上還建橋安閘,控制和調節水位,兼有灌溉農田之利。因為周代的召公愛民如子,他常在甘棠樹下現場辦公,解民疾苦,後人就常用「甘棠」二字讚頌有功德賢能的官員。江州人為感謝李渤比之「召公」,頌其「甘棠」。將新建的堤命名為李公堤,外湖為甘棠湖,橋名思賢橋。

修建

唐長慶二年(公元822年),李渤跨湖築堤以利交通,並在堤上建橋安閘調節稅時,以利灌溉。後人稱此堤為李公堤,此橋為思賢橋。一堤將甘棠湖分為兩半,東稱南湖,西為甘棠湖。現橋為六十年代重修。

甘棠詩歌

甘棠湖

寒梅開了的時候,

甘棠湖的水呀,已承載不起一葉小小的輕舟,

甘棠湖憑欄而望,零落敗荷冷風理殘枝 行走在九江長江大橋冰冷的鐵軌上

極目天垂,涌動的江潮上沙歐幾點輕舞,飛來又去

從我的心頭掠過

今年的冬季我要歸去,

歸去,歸去看你

將我的火燙的熱情與於你無盡的思念頃瀉,

貼近你蒼涼的胸膛,溶化你冰冷的懷中

從些後啊,

山長水闊有了魂歸的故鄉,

朝雲暮雨的旅途不再寂寞

相思的閒愁不再上下

公園

甘棠湖公園面積約八十公頃,是一座「自有源頭活水來」的天然湖泊。東漢末年,東吳名將周瑜曾在此演練水師。唐詩人白居易為江州司馬時,建亭於湖心,以《琵琶行》中「別時茫茫江浸月」之句名「浸月亭」。北宋寓「山光水色薄籠煙」之意改為「煙水亭」。由於相傳周瑜練水軍時曾在此點將,故又稱「周瑜點將台」。內主要古建築有:船廳、純陽殿、翠照軒、五賢閣、眾妙樓、燕會亭等。正殿左壁有一長方石牌,上刻一巨大草書「壽」字,傳為八仙中的呂洞賓手書,字體龍飛鳳舞,形若游龍,氣勢磅礴,細觀金字由「九轉成丹」四字合成,體現了道家「煉丹」、「修仙」的思想,觀之妙趣橫生。立於亭前,遙望廬山,只見山如屏障,煙雲縹緲,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在湖中有唐代江州刺史李渤築的長堤,長堤上有宋代建築的「思賢橋」,把甘棠湖一分為二。由此堤可登上高12米、六角三層的「映月樓」,舉目眺望,綠波漣漪,彩霞映波,岸柳成蔭,景色如國。

歷史沿革

九江(潯陽城),山擁千嶂,江環九派,「士高氣清,富有佳境」。自古以來。就是舟車輻輳,商賈雲集的通都大邑。九江地處贛、鄂、湘、皖四省交界處,襟江帶湖,背倚廬山,是兵家必爭的軍事重鎮。

九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著名的旅遊名城。九江之稱最早見於《尚書·禹貢》中「九江孔殷」、「過九江至東陵」等記載,後據《晉太康地記》記載,九江源於「劉歆以為湖漢九水(即贛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澤也」。長江流經九江水域境內,與鄱陽湖和贛、鄂、皖三省毗連的河流匯集,百川歸海,水勢浩淼,江面壯闊。九江稱謂的來歷有兩種,一是「九」為古代中國人認為的最大數字,「九江」的意思是「眾水匯集的地方」,「九」是虛指;二是「以為湖漢九水(即贛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澤也」,即九條江河匯集的地方,「九」是實指。

九江開發歷史較早,夏、商時期,九江屬荊、揚二州之域,春秋時九江屬吳之東境,楚之西境,因而有「吳頭楚尾」之稱。九江作為行政區劃最早出現在秦代,秦始皇劃天下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此後九江又有柴桑、潯陽、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稱。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潯陽、江洲著稱於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把全國劃為36郡,設有九江郡。西漢時,九江始建縣,稱柴桑,現九江城,是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車騎大將軍-灌嬰在此鑿井築城戍守,稱位城,又稱灌嬰城。三國時屬東吳,隸武昌郡。唐時,改九江郡為江洲,天寶元年(742年)改為河陽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江洲,五代十國時,江洲是南唐道德教化之地,故改潯陽為德化,廢江洲,宋時,復置江洲。元代改為路,元末陳有諒自稱皇帝,以江洲為都,明代,改路為九江府,清沿明制。辛亥革命後廢除帝制,1914年設道領縣,將九江府改為河陽道,共領二十縣,其中德化縣因與福建省的德化縣同名,於1914年改為九江縣。

1917年設九江市,1921年3月,設九江行政廳,次年改設市政府。1932年2月,設立行政區制。1936年又改為九江縣,1949年5月7日九江解放。7月19日設九江專員公署,原九江縣的農村劃九江縣,原九江縣的市區劃分為九江市。1968年4月,成立九江專區革命委員會。1971年2月,改為九江地區革命委員會,1979年改為九江地區行政公署,1980年九江市從九江地區劃出,升為省轄市,市轄潯陽、廬山、郊區三區,1983年7月27日地市合併,同時實行市管縣體制,現轄九江縣、武寧縣、修水縣、永修縣、德安縣、星子縣、都昌縣、湖口縣、彭澤縣等九縣、瑞昌市、潯陽、廬山兩區、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共青開發區和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

物華天寶

九江地處江南古陸成礦帶與長江中下游成礦帶交匯地段,已發現的礦種有金屬,非金屬,能源礦產三大類80種,已探明儲量的有44種,其中金,銻,錫,螢石儲量居全省首位,銅居第二,鎢居第三,石灰石,石英砂,大理石,花崗石,瓷土等蘊藏豐富,礦產潛在價值在千億元以上.1990年起跨進全國"萬兩黃金市"之列,最高年產量達1.7萬兩,主要生產基地有瑞昌洋雞山,修水土龍山金礦.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九嶺,幕阜山脈,面積達85.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6.3%,活立木蓄積量2538萬立方米,毛竹6196萬株,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37種;動物資源有候鳥類115種,兩棲類11種,哺乳類20種.永修縣吳城鎮鄱陽湖候鳥自然保護區有越冬候鳥126種,其中屬國家保護的白鶴有840隻,天鵝3000多隻,占世界首位,被外國專家譽為中國的"第二長城".彭澤縣桃紅嶺是稀有野生動物梅花鹿棲息之地,現有梅花鹿150隻以上.九江有魚類109種,名貴魚類有中華鱘,鰣魚,彭澤鯽,蝦虎魚等,中華絨鰲蟹也是特產之一.九江水資源十分豐富,地表水資源136.5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141.8億立方米,可開發的水力資源32.9萬千瓦.長江過境長度151公里,年流量8900億立方米,直入長江的河流流域面積3904平方公里,境內主要有修河,博陽河,長河三大水系,萬畝以上湖泊有10個,千畝以上31個,全省最大的柘林水庫庫容達79.2億立方米.鄱陽湖是省內諸河入長江的總通道,又是長江水量的調節器,有53%的水域在九江境內,面積近300萬畝,沿湖12個縣區,其中九江有6個。

中華五湖

在陸地表面上有一些能夠蓄相當水量的天然窪地,稱之為湖泊。湖泊不僅使我們的星球更加璀璨,還是人類生息繁衍的良好環境。但是,湖泊是非常容易消失的。要使美麗的湖泊長久存在,根本的是保持河流沿岸的土壤不流失。中國歷來有五湖四海之稱,「四海」即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五湖」指的是湖南的洞庭湖、江西的鄱陽湖、江蘇的太湖、洪澤湖、安徽的巢湖。

視頻

美麗的甘棠湖,我美麗的家鄉旅遊城市九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