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甲基纖維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甲基纖維素

甲基纖維素是一種非離子纖維素醚,它是通過醚化在纖維素中引入甲基而製成的。

簡介

甲基纖維素是一種纖維素甲基醚。白色或淺黃或淺灰色小顆粒、纖絲狀或粉末。無臭無味,其中約27%~32%的羥基以甲氧基的形式存在。不同級別的甲基纖維素具有不同的聚合度, 其範圍為50~1000;而其分子量(平均數) 的範圍在10000~220000Da之間,其取代度被定義為甲氧基的平均數,甲氧基則連接於鏈上的每一個葡萄糖酐單元。在無水乙醇、乙醚、丙酮中幾乎不溶。在80~90℃的熱水中迅速分散、溶脹,降溫後迅速溶解,水溶液在常溫下相當穩定,高溫時能凝膠,並且此凝膠能隨溫度的高低與溶液互相轉變。具有優良的潤濕性、分散性、粘接性、增稠性、乳化性、保水性和成膜性,以及對油脂的不透性。所成膜具有優良的韌性、柔曲性和透明度,因屬非離子型,可與其他的乳化劑配伍,但易鹽析,溶液在pH在2-12範圍內穩定。取該品適量,按乾燥品計算,加90℃的水製成2.0%(g/g)的溶液,充分攪拌約10分鐘。置冰浴中冷卻,冷卻過程中繼續攪拌,再保持40分鐘,調節重量,攪拌均勻,在20℃±0.1℃,以旋轉式黏度計測定(附錄Ⅵ G 第二法),標示黏度小於或等於100mPa.s者,黏度應為標示黏度的80.0%~120.0%,標示黏度大於100mPa.s者,黏度應為標示黏度的75.0%~140.0%。

評價

1、熱水法:由於MC不溶解在熱水裡,因而初期MC能夠均勻的分散在熱水中,隨後冷卻時,兩種典型的方法描述如下:(1)在容器內放入需要量的熱水,並加熱到大約70℃。在慢慢攪拌下逐漸加入MC,開始MC浮在水的表面,然後逐漸形成一種淤漿,在攪拌下冷卻該淤漿。(2)在容器內加入所需量1/3或2/3的水,並加熱到70℃,按(1)的方法,分散MC,製備熱水淤漿;然後加入剩餘量的冷水或冰水至熱水淤漿中,攪拌之後冷卻該混合物。2、粉末混合法:將MC粉末粒子與相等的或更大量的其它粉狀的配料,通過干混合來充分分散,之後加水溶解,則此時MC可以溶解,而不凝聚。3、有機溶劑濕潤法:將MC用有機溶劑,如乙醇、乙二醇或油預先分散或濕潤,然後加水溶解,則此時MC也可以順利地溶解。取該品適量(相當於甲氧基10mg),精密稱定,置燒瓶中,加熔融的苯酚2.5mL與氫碘酸5mL連接實驗裝置,另在兩個接收容器內分別加入10%醋酸鉀的冰醋酸溶液6mL與4mL,再各加溴0.2mL。通過支管將CO2或N2氣流緩慢而均勻地(每秒1~2各氣泡為宜)通入燒瓶,緩緩加熱使溫度控制在恰使沸騰液體的 蒸汽上升至冷凝管的半高度(約至30分鐘使油液溫度上升至135~140℃),在此溫度下通常在45分鐘可完成反應(根據供試品的性質而定,如果供試品中含有多於兩個甲氧基時,加熱時間應延長到1~3小時)。而後拆除裝置,將兩至接收容器的內容物傾入250mL碘瓶(內盛25%醋酸鈉溶液5mL)中,並用水淋洗使中體積約為125mL,加入甲酸0.3mL轉度碘瓶至溴的顏色消失,再加入甲酸0.6mL密塞振搖,使過量的溴完全消失,放置1~2分鐘,加入碘化鉀1.0g與稀硫酸5mL,用硫代硫酸鈉滴定液(0.1mol/L)滴定,並將滴定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每1mL硫代硫酸鈉滴定液(0.1mol/L)相當於0.5172mg的甲氧基。[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