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電生理檢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電生理檢查是一個科技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心臟電生理檢查是以整體心臟或心臟的一部分為對象,記錄心內心電圖、標測心電圖和應用各種特定的電脈衝刺激,藉以診斷和研究心律失常的一種方法。對於竇房結、房室結功能評價,預激綜合徵旁路定位、室上性心動過速和室性心動過速的機理研究,以及篩選抗心律失常藥物和擬定最佳治療方案,均有實際重要意義。

腦電圖

腦電圖(EEG)檢查:是在頭部按一定部位放置8-16個電極,經腦電圖機將腦細胞固有的生物電活動放大並連續描記在紙上的圖形。正常情況下,腦電圖有一定的規律性,當腦部尤其是皮層有病變時,規律性受到破壞,波形即發生變化,對其波形進行分析,可輔助臨床對及腦部疾病進行診斷。

腦波按其頻率分為:δ波(1-3c/s)θ波(4-7c/s)、α波(8-13c/s)、β波(14-25c/s)γ波(25c/s以上),δ和θ波稱為慢波,β和γ波稱為快波。依年齡不同其基本波的頻率也不同,如3歲以下小兒以δ波為主,3-6歲以θ波為主,隨年齡增長,α波逐漸增多,到成年人時以α波為主,但年齡之間無明確的嚴格界限,如有的兒童4、5歲枕部α波已很明顯。正常成年人在清醒、安靜、閉眼時,腦波的基本節律是枕部α波為主,其他部位則是以α波間有少量慢波為主。判斷腦波是否正常,主要是根據其年齡,對腦波的頻率、波幅、兩側的對稱性以及慢波的數量、部位、出現方式及有無病理波等進行分析。許多腦部病變可引起腦波的異常。如顱內占位性病變(尤其是皮層部位者)可有限局性慢波;散發性腦炎,絕大部分腦電圖呈現瀰漫性高波幅慢波;此外如腦血管病、炎症、外傷、代謝性腦病等都有各種不同程度的異常,但腦深部和線部位的病變陽性率很低。

須加指出的是,腦電圖表現沒有特異性,必須結合臨床進行綜合判斷,然而對於癲癇則有決定性的診斷價值,在癲癇發作間歇期,腦電圖可有陣發性高幅慢波、棘波、尖波、棘一慢波綜合等所謂「痛性放電」表現。為了提高腦電圖的陽性率,可依據不同的病變部位採用不同的電極放置方法。如鼻咽電極、鼓膜電極和蝶骨電極,在開顱時也可將電極置於皮層(皮層電極)或埋入腦深部結構(深部電極);此外,還可使用各種誘發試驗,如睜閉眼、過度換氣、閃光刺激、睡眠誘發、剝奪睡眠誘發以及靜脈注射美解眠等。但蝶骨電極和美解眠誘發試驗等方法,可給病人帶來痛苦和損害,須在有經驗者指導下進行。隨着科技的日益發展,近年來又有了遙控腦電圖和24小時監測腦電圖。

腦電地形圖

是在EEG的基礎上,將腦電信號輸入電腦內進行再處理,通過模數轉換和付立葉轉換,將腦電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處理成為腦電功率譜,按照不同頻帶進行分類,依功率的多少分級,最終使腦電信號轉換成一種能夠定量的二維腦波圖像,此種圖像能客觀地反映各部電位變化的空間分布狀態,其定量標誌可以用數字或顏色表示,再用打印機打印在顱腦模式圖上,或貯存在軟盤上。它的優越性在於能發現EEG中較難判別的細微異常,提高了陽性率,且病變部位圖像直觀醒目,定位比較準確,從而客觀對大腦機能進行評價。主要應用於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早期診斷及療效予後的評價,小兒腦發育與腦波變化的研究,視覺功能的研究,大浮腫瘤的定位以及精神藥物的研究等。

腦磁圖

電流在導體內流動進,導體周圍可以產生磁場。同理,腦細胞的電活動也有極微弱的磁場,可用高靈敏度的磁場傳感器予以檢測,並記錄其隨時間變化的關係曲線,是即腦磁圖,其圖形與EEG圖形相似。與EEG相比,優點是:可發現有臨床意義而又不能被EEG記錄到的波形,或檢測到皮質局限性的異常電磁活動;此外,磁檢器不與頭皮接觸,也減少了干擾造成的偽差。若與EEG同時描記,還可對不同物理方位的皮質群進行分析。但由於屏蔽、電磁裝置以及其他設備複雜、昂貴,國內尚無此項設備。

誘發電位

給人體感官、感覺神經或運動皮質、運動神經以刺激,興奮沿相應的神經通路向中樞或外周傳導,在傳導過程中,產生的不斷組合傳遞的電位變化,即為誘發電位,對其加以分析,即或反映出不同部位的神經功能狀態。由於誘發電位非常微小,須藉助電腦對重複刺激的信號進行疊加處理,將其放大,並從淹沒於肌電、腦電的背景中提取出來,才能加以描記。主要是對波形、主波的潛伏期、波峰間期和波幅等進行分析,為臨床診斷提供參考,臨床常用的有視覺、腦幹聽覺、體感、運動和事件相關誘發電位,以及視網膜圖和耳蝸電圖等,可分別反映視網膜、視覺通路、內耳、聽神經、腦幹、外周神經、脊髓後索、感覺皮質以及上下運動神經元的各種病變,事件相關誘發電位則用以判斷患者的注意力和反應能力。誘發電位具有高度敏感性,對感覺障礙可進行客觀評詁,對病變能進行定量判斷。對心理精神領域可進行一定的檢測,故當前廣泛應用於對神經系統病變的早期診斷,病情隨訪,療效判斷,予後估計,神經系統發育情況的評估以及協助判斷昏迷性質和腦死亡等。但圖形無特異性,必須結合臨床資料進行判斷;不在有關神經傳導徑路中的病變,不能發現異常。近年,誘發電位的頻譜分析和誘發電位地形圖也在臨床上逐漸開始應用,進一步提高了其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