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電阻應變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電阻應變片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電阻應變片,是由用於測量應變的元件。它能將機械構件上應變的變化轉換為電阻變化。電阻應變片是由Φ=0.02-0.05mm的康銅絲或鎳鉻絲繞成柵狀(或用很薄的金屬箔腐蝕成柵狀)夾在兩層絕緣薄片中(基底)製成。用鍍銀銅線與應變片絲柵連接,作為電阻片引線。

簡介

電阻應變片有多種形式,常用的有絲式和箔式。它是由直徑為0.02~0.05mm的康銅絲或者鎳鉻絲繞成柵狀(或用很薄的金屬箔腐蝕成柵狀)夾在兩層絕緣薄片(基底)中製成,用鍍錫銅線與應變片絲柵連接作為應變片引線,用來連接測量導線。電阻應變片的測量原理為:金屬絲的電阻值除了與材料的性質有關之外,還與金屬絲的長度,橫截面積有關。將金屬絲粘貼在構件上,當構件受力變形時,金屬絲的長度和橫截面積也隨着構件一起變化,進而發生電阻變化。其中,Ks為材料的靈敏係數,其物理意義是單位應變的電阻變化率,標誌着該類絲材電阻應變片效應顯著與否。ε為測點處應變,為無量綱的量,但習慣上仍給以單位微應變,常用符號με表示。由此可知,金屬絲在產生應變效應時,應變ε與電阻變化率dR/R成線性關係,這就是利用金屬應變片來測量構件應變的理論基礎。

評價

貼片前,將待用的應變計進行外觀檢查和阻值測量。外觀檢查可憑肉眼或藉助放大鏡進行,目的在於觀察敏感柵有無銹斑,缺陷,是否排列整齊,基底和覆蓋層有無損壞,引線是否完好。阻值測量JM3840四分之一橋測量電阻。目的在於檢查敏感柵是否有斷路、短路,並進行阻值分選,對於共用溫度補償的一組應變計,阻值相差不得超過±0.5。同一次測量的應變計,靈敏係數必須相同對於鋼鐵等金屬構件,首先是清除表面油漆、氧化層和污垢;然後磨平或銼平,並用細砂布磨光。通常稱此工藝為"打磨"。 打磨光潔度應達▽5左右。對非常光滑的構件,則需用細砂布沿45°方向交叉磨出一些紋路,以增強粘結力。打磨麵積約為應變計面積的5倍左右。打磨完畢後,用劃針輕輕劃出貼片的準確方位。表面處理的最後一道工序是清洗。即用潔淨棉紗或脫脂棉球蘸丙酮或其它揮發性溶劑對貼片部位進行反覆擦洗,直至棉球上見不到污垢為止。[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