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畏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去哪兒網 的圖片

畏事》是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的作品。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述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種存世,存詩9000多首,是我國現有存詩最多的詩人[1]

陸游出身於一個由「貧居苦學」而仕進的官宦家庭,陸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時太傅陸軫,祖父陸佃,父親陸宰,他誕生於宋金戰爭的烽火之中,從小飽嘗了顛沛流離的痛苦,同時也受到了父親陸宰等士大夫愛國思想的薰陶,形成了憂國憂民的思想。

畏事

陸詩的地位

陸游在南宋詩壇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宋初年,雖然局勢危急,但士氣尚盛,詩壇風氣也頗為振作;隨着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2]漸趨消極,詩壇風氣也變得萎靡不振,吟風弄月的題材走向和瑣細卑弱的風格日益明顯。陸游對這種情形痛心疾首,他高舉起前代屈、賈、李、杜和本朝歐、蘇及南渡諸人(呂本中、曾幾等)的旗幟與之對抗,以高揚愛國主題的黃鐘大呂振作詩風,對南宋後期詩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江湖詩派中的戴復古和劉克莊都師承陸游。到了宋末,國破家亡的時代背景更使陸游的愛國精神深入人心。

陸游的詩歌,對後代的影響也是深遠的。特別是清末以來,每當國勢傾危時,人們往往懷念陸游的愛國主義精神,陸詩的愛國情懷也因此成為鼓舞人民反抗外來侵略者的精神力量。陸游寫山水景物和書齋生活的詩篇,因描寫細膩生動、語言清新優美,也頗受明、清詩人的喜愛。陸詩中對仗工麗的聯句常被用作書齋或亭台的楹聯,也說明陸游的這一類詩篇在後代擁有廣大的讀者

視頻

畏事 相關視頻

探秘愛國詩人陸游,變節叛國的真相!
8-153-2南宋愛國詩人——陸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