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保定育德中學始建於1907年,其舊址的一部分(約2500平方米)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在保定市金台驛街51號。保定育德中學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發祥地[1]

基本情況

保定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發祥地,劉少奇李富春李維漢等大批湖南學生當年曾在保定育德中學留法預備班學習並參加了「五·四」運動。我黨早期創建人之一蔡和森,曾於1918年在保定地區高陽縣布里村留法工藝學校學習兼授課。為了紀念這一具有深刻意義的歷史運動,中共中央於1983年2月23日批准,在保定建立了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坐西朝東,是一個典型的清代磚木結構四合院建築[2]。青磚、灰瓦,古色古香的大門樓配以黑色木板大門。門楣上掛江澤民同志為紀念館題寫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館名匾額。踏上石階,步入青磚墁地的兩進四合院。中間由面闊三間的過廳相連,南北青瓦房是紀念館展廳,室內陳列着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文物史料,輔以圖畫、圖表、景觀等,其內容翔實系統,形式樸素大方。陳列的六部分內容分置在三座展廳中,真實地再現了整個運動的始末,展示了歐陸風情,讚頌了中法友誼,謳歌了以蔡和森、趙世炎周恩來陳毅、聶榮臻、李富春、李維漢、蔡暢、何長工以及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等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在留法勤工儉學期間的奮鬥歷程和光輝業績。在後院西房的門上,有一方白色大理石匾額,上書「幼雲堂」三個金色楷體大字,這是育德中學創建人陳幼雲先生的祠堂。堂內牆上掛着陳幼雲先生的遺像。遺像下方白色大理石功德碑上,刻着陳幼雲先生的生平事跡。

紀念館的主體建築,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時期中國北方的四合院。大門座西朝東,是一座青磚布瓦的門樓。踏上石階,穿過門樓,步入方磚墁地的四合院。院子中間那座面闊三間的過廳,把四合院隔成前後兩部分,過廳兩側與前後院相通。後院西房的門楣上有一方白色大理石匾額,上有「幼雲堂」三個金色陰刻楷書大字,這是1936年為紀念育德中學的創建人之一陳幼雲先生而建的祠堂。祠堂內正面牆上鑲有陳幼雲的瓷質遺像,遺像下面白色大理石的功德碑上,刻着陳幼雲先生的生平業績。幼雲堂後面是當時育德中學校長的辦公處所。院內松柏蒼翠,花木繁茂,碑石矗立,幽靜清雅。

旅遊信息

交通:在火車站乘105、3、4、7、22、18、10、12、14、102路公交車在保定賓館下車北行約200米即可到達。

住宿:臨近保定大飯店、保定飯店、保定金台飯店、保定賓館食宿非常方便。

視頻

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 相關視頻

保定市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