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番陽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番陽鎮隸屬海南省五指山市,地處於五指山市西北部,東依毛陽鎮,南接毛道鄉,西與樂東縣交界,北與白沙縣毗鄰。鎮人民政府駐地距五指山市區39千米。總面積123.3平方千米。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前,番(萬)陽桐隸屬崖縣管轄。2001年7月,通什市更名為五指山市,番陽鎮隸屬五指山市。截至2018年末,番陽鎮戶籍人口為9905人。截至2020年6月,番陽鎮轄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番陽村。

2011年,番陽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775元。 2011年,番陽鎮財政總收入410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0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1%,比上年增長20%;上級財政補助收入320.3萬元,上年餘額3.2萬元。2011年,番陽鎮財政總支出407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2%。工商稅收入80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1%,比上年增長20%。截至2018年,崆峒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1]

歷史沿革

番陽鎮因地處山區腹地,為少數民族婀寨地區,清以前政區歸屬不可考。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前,番(萬)陽桐隸屬崖縣管轄。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月,廣東省國民政府劃出五指山區設立白沙縣、保亭縣、樂安縣,將萬陽桐(今番陽鎮)劃歸樂安縣(後改為樂東縣)管轄,設立番(萬)陽鄉。

民國三十六年(1948年)至1949年,成立番(萬)陽大鄉,轄加艾鄉、布倫鄉。

1950年,成立番(萬)陽區,轄番陽鄉、加艾鄉、毛組鄉、孔首鄉、布倫鄉。

1951年,番(萬)陽鄉(今五指山市番陽鎮)隸屬樂東縣第二區。

1958年3月,萬沖鄉、萬陽鄉合併成立萬沖鄉。

1958年10月,萬沖鄉、三平鄉24個高級社和萬沖、頭塘2個農場合併成立上游公社,後改為三平公社。

1962年2月,從三平公社劃出成立番陽公社。

1983年5月,改稱番陽區,屬樂東縣。

1986年6月,番陽區劃歸通什市管轄。

1987年1月,改稱番陽鎮。

2001年7月,通什市更名為五指山市 ,番陽鎮隸屬五指山市。

區劃沿革

1962年2月,立番陽公社轄番陽、加艾、布倫、孔首、毛組、萬沖、山明、先豐、友誼9個大隊。

2011年末,番陽鎮轄番陽、孔首、毛組、加艾、布倫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32個村民小組,其中黎村29個,苗村3個。

區劃詳情

截止至2020年6月,番陽鎮轄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番陽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番陽鎮地處五指山市西北部,東依毛陽鎮,南接毛道鄉,西與樂東縣交界,北與白沙縣毗鄰 。鎮人民政府駐地距五指山市區39千米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4千米, 總面積123.3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2011年,番陽鎮有耕地面積5621.4畝,人均0.58畝;山地、坡地面積約58994.1畝。

人口

2011年末,番陽鎮轄區總人口966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66人,城鎮化率8.96%。總人口中,男性5140人,占53.2%;女性4521人,占46.8%;14歲以下2251人,占23.3%;15-64歲6705人,占69.4%;65歲以上705人,占7.3%。總人口中,以黎族為主,達8134人,占總人口的84.2%;苗族1237人,占總人口的12.8%;漢族290人,占總人口的3%。2011年,人口出生率8.5‰,人口死亡率3.8‰,人口自然增長率4.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1人。

截至2018年末,番陽鎮戶籍人口為9905人。[3]

交通運輸

番陽鎮有313省道過境,連接樂東縣與白沙、瓊中縣,鎮村級公路交錯連接。2011年末,番陽鎮已完成番陽至毛道公路建設,完成5個村委會入村道以及全鎮32個村小組和農場的入村(場)道、環村(場)道硬化建設,全長合計43.9千米,實現了村村通硬化公路,交通運輸順暢便捷。

經濟

綜述

2011年,番陽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775元。 2011年,番陽鎮財政總收入410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0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1%,比上年增長20%;上級財政補助收入320.3萬元,上年餘額3.2萬元。2011年,番陽鎮財政總支出407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2%。工商稅收入80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1%,比上年增長20%。

截至2018年,崆峒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農業

2011年,番陽鎮農業總產值6671.9萬元,比上年增長23%,占全鎮生產總值的74%。糧食作物以水稻、番薯、玉米為主。

2011年,生產糧食3837噸,比上年下降1.3%,其中水稻2938噸,番薯519噸,玉米380噸。

2011年,番陽鎮種植總面積44954.7畝,其中冬季瓜菜生產面積達5864.4畝,橡膠26731.35畝,龍眼4611.6畝,荔枝3102.75畝,芒果2113.8畝,香蕉2530.8畝,占土地面積的70%以上。主要經濟作物有冬季瓜菜、橡膠、龍眼、荔枝、芒果、香蕉等。

2011年,番陽鎮橡膠(干膠)產量1880噸,龍眼407噸,荔枝362噸,香蕉926噸,總產量達5730噸。

工業

番陽鎮以橡膠加工廠為主,為萬川橡膠加工廠。2011年,番陽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7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8%。

商業

2011年末,番陽鎮共43家商品零售商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26萬元,比上年增長14.2%;農貿市場1個,是番陽鎮農副產品交易的場所。[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番陽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38人;小學1所,教學點5個,在校生718人,在崗教職工58人,其中專任教師51人。農村學前入園率、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番陽鎮學校建設面積7408.5平方米。2011年,番陽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7000元,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0.1%。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番陽鎮有宣傳文化中心1個,村級文化書屋5個,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番陽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黎族織錦和編織工藝、黎族打柴舞、黎族民歌、苗族蠟染和苗繡工藝、苗族盤皇舞等,舉辦的文化節有黎族、苗族"三月三"節。

2011年,番陽鎮共發放2066套廣播電視"村村通"設備,受益群眾有2066戶、9036人。番陽鎮廣播喇叭5隻,入戶率100%,通響率100%;有線電視用戶2066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52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番陽鎮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6所,其中公立衛生院(番陽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5所。有床位15張,每千人擁有病床4張;固定資產總值60.9萬元。專業衛生人員8名,其中執業醫師5人,註冊護士3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0.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註冊護士0.3人。2011年,番陽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8198萬人,參合率91%;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0.2‰、0.1‰。

社會保障

2011年,番陽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戶,人數51人,支出10.9多萬元,月人均176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90戶,人數529人,支出77多萬元,月人均110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4人,支出16多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5.7多萬元。向五保戶、特困戶、革命功臣、老黨員等弱勢群體及時發放棉被、衣物等救濟物資共720多套(件),救濟糧食(大米)10噸。參加城鎮醫療保險51人,參保率達100%;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529人,參保率100%。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番陽鎮有郵政所1個,全年累計發行報紙、期刊107047份(冊),送發信件、包裹4057件。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1008戶,電話普及率47%;移動電話用戶1812戶,互聯網用戶18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9.2萬元。[5]

基礎設施

道路

番陽鎮區主要公路有毛九公路(29省道),另有番陽鎮至各個村莊的鄉村公路。道路鋪設彩色瓷磚長800米,共2000多平方米。

給排水

2011年末,番陽鎮區主要以山水、地下水為主,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2800噸。

供電

2011年末,番陽鎮區生活用電由五指山市電網供電,每月供電量12.42萬千瓦時;供電用戶2005戶,10千伏線路總長30.11千米。番陽鎮域範圍內昌化江上有向陽電站、毛丹電站各1處,歸省電網統一管理。

園林綠化

2011年末,番陽鎮區綠地面積75公頃,主街道兩側種植綠化樹木2萬多株。綠化覆蓋率100%,人均綠地77平方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番陽鎮因古時盛產羊群,與黎語"番(萬)陽"諧音而得名。

風景名勝

瓊崖公學紀念亭為紀念中共瓊崖區委創辦的培養革命骨幹和軍事人才的瓊崖公學而建,位於五指山市番陽鎮中心學校旁,原由中共樂東縣委、縣人民政府於1985年建成,為水泥、鋼筋、磚石、琉璃瓦結構,設有大門、六角亭、四角亭、石碑、欄杆、台階和甬道,總面積750平方米。大門是4柱3間,柱頂架着"瓊崖公學舊址"的牌坊,柱上鍥刻有一副對聯:"熔爐三煉錘堅骨,寶島一亭聚忠魂。"亭內豎有一塊石碑,正面碑文刻有瓊崖公學的創辦歷程,背面刻有瓊崖公學校歌。於1987年移交通什市。

所獲榮譽

2021年7月1日,番陽鎮黨委被海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海南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