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登單父陶少府半月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登單父陶少府半月台》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登單父陶少府半月台》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登單父陶少府半月台》寫於天寶四載(745)。據記載,李白曾來單父四次,累計居住數月。其間常到琴台飲酒作詩,以釋情懷,共留下了八首賦單詩句。

詩中既寫出了單父的半月台形勝所在,同時也自然地表達了詩人對它的賞愛之情。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登單父陶少府半月台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李白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原文

《登單父陶少府半月台》[1]

陶公有逸興,不與常人俱。築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

置酒望白雲,商飆起寒梧。秋山入遠海,桑柘羅平蕪。

水色淥且明,令人思鏡湖。終當過江去,愛此暫踟躕。

作品譯文

陶沔公真是逸興橫飛,與普通人那是相當的不同類。

他築的高台不方不圓,卻如同天上的半個月亮,並且與高高的城牆相對。

我們且在高台置酒,邊看白雲邊喝酒,豈不痛快?那討厭的秋風也想從高高的梧桐樹梢下來,湊趣喝一杯

蕭瑟的山巒走入遠方的大海,寬敞平坦的大地上羅列着桑樹。

城邊的湖水明亮如綠醅,讓我想起在浙江鏡湖的好時光。

總是要過長江到江南去,到鏡湖看看。但我十分愛戀單父琴台的優美景色,並想暫時在那呆一段時間。

名家評析

山東通志》:半月台,在舊單縣城東北隅,相傳陶沔所築。單縣,即唐時之單父縣也,隸宋州。

陸機詩:「歲暮商飆飛。」呂延濟註:「商飆,秋風也。」

江淹《去故鄉賦》:「窮陰匝海,平蕪帶天。」平蕪,庶草豐茂,遙望平坦若剪者也。

文學鑑賞

從詩中,可以看出詩人對單父琴台的優美景色是十分愛戀的。雖然登琴台的時間已值深秋,但琴台的桑 柘寒梧、白雲、綠水依然十分誘人。這畫卷般的自然景色吸引着詩人,本來想到美麗的江南去遊歷,但途中卻被深秋後單父的白雲、桑柘、寒梧、秋山、遠海、綠水等美景陶醉,吸引着詩人不得不在此流連忘返。

前兩句寫陶公逸興與眾不同,繼而說到遠對城隅所築的半月台。詩中有「興」和「逸興」的表達,其「興」與「逸興」是與陶公逸的「游」興相關的。特別突出了陶公的興致與常人的不同之處,與此相關的詩歌意境是令人神往的。「逸興」是最能表現詩人當時的情趣和心境,除了清閒脫俗,還有超脫、瀟灑、率意和愉快等等。

中間兩句再寫詩人登台眺望所見的景象,並且在高台置酒,一 邊看琴台的美景,一邊開懷暢飲。其今寫台上所見之景,妙在詩人抓住了秋日天高雲淡、視野遼闊的特點,無論是秋雲秋樹秋山秋木,還是遙遙與台相對的戰地都歷歷習見。使得詩中景象明朗,場面闊大。而象「秋山入遠海」、「桑柘羅平蕪」、 「水色淥且明」等句,一句詩就是一幅秋色圖。如此寫法,既寫出了半月台形勝所在,也自然地表達了詩人對它的賞愛之情。

最後兩句寫到城邊的湖水明亮如綠醅,讓我想起在浙江鏡湖的好時光。但詩人更鐘情於單父琴台的優美景色,並想暫時在那呆一段時間。「踟躕」兩字:徘徊不進的樣子,說明詩人正處於徘徊不進的狀態,雖然對浙江鏡湖的景色有所嚮往,但單父的美景更令人陶醉。以此襯託了詩人對半月台的依戀不合之情。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3]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視頻

康震:大詩人李白的氣韻與風采

大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