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喉毒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白喉毒素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白喉毒素是一種蛋白,由535個氨基酸組成,共有兩個亞基,亞基間通過二硫鍵連接。分子量為62000,等電點pH值4.1。含有兩個與有14個氨基酸的環相結合的雙硫橋,分子具有毒性及產生特定免疫力的特徵生物導彈(定向藥物)中常用來作為殺傷腫瘤細胞的因子。

白喉毒素可導致生物神經脫髓鞘。白喉毒素感染的潛伏期長短取決於感染的劑量。白喉毒素感染的早期,雪旺細胞胞漿增殖,郎飛氏結處的髓鞘終末從軸膜上脫落,結間隙加寬,旁髓鞘斷裂。隨後,更多的髓鞘斷裂,郎飛結間距加大。降解的髓鞘被巨噬細胞移除。

白喉毒素具有抑制蛋白質合成的作用,通過抑制移位反應,主要抑制哺乳動物的蛋白質合成。

還可,嚴重時構成「虎斑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