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頭翁 (中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頭翁,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的乾燥根。別名:野丈人、胡王使者、白頭公等。白頭翁喜涼爽乾燥氣候。耐寒,耐旱,不耐高溫。生於平原或低山山坡草地,林緣或乾旱多石的坡地。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之功效,常用於熱毒血痢,陰癢帶下。[1]

入藥部位

毛茛科植物白頭翁的乾燥根。[2]

性味

苦,寒。

歸經

歸胃、大腸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主治

熱毒血痢,陰癢帶下。

用法用量

9~15g。

禁忌

虛寒瀉痢忌服。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

本品呈類圓形的片。外表皮黃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規則縱皺紋或縱溝,近根頭部有白色絨毛。切麵皮部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木部淡黃色。氣微,味微苦澀。

生理特性

白頭翁,多年生草本,高15~875px。呈類圓柱形或圓錐形,稍扭曲,長6~500px,直徑0.5~50px。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規則縱皺紋或縱溝,皮部易脫落,露出黃色的木部,有的有網狀裂紋或裂隙,近根頭處常有朽狀凹洞。根頭部稍膨大,有白色絨毛,有的可見鞘狀葉柄殘基。質硬而脆,斷麵皮部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木部淡黃色。氣微,味微苦澀。喜涼爽乾燥氣候。耐寒,耐旱,不耐高溫。生於平原或低山山坡草地,林緣或乾旱多石的坡地。

產地

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四川等省。

相關論述

1《本經逢原》:「白頭翁,《本經》言苦溫者,傳寫之誤也。其治溫瘧狂易寒熱等症,皆少陽、陽明熱邪固結之病,結散則積血去而腹痛止矣。《別錄》止鼻衄,弘景止毒痢,亦是熱毒入傷血分之候。」

視頻

每天一味中藥-白頭翁

參考文獻

  1. 白頭翁 查詢網,2011-12-20
  2. 白頭翁 中醫世家,201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