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毛蟲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毛蟲科

來自 新浪網 的圖片

拉丁目名:NEREIDIDA

分布:南海

白毛蟲科,拉丁目名NEREIDIDA,分布在南海[1]

基本信息

編號: 2955 拉丁目名: NEREIDIDA 中文目名: 沙蠶目

中文科名: 白毛蟲科 拉丁科名: Pilargidae 中文屬名: 鈎裂蟲屬 拉丁屬名: Ancistrosyllis

拉丁種名: brevicirris 定名人: Rangarajan 年代: 1964 中文名: 短須鈎裂蟲

原始文獻:

J. Mar. Biol. Ass. India, 6(1): 122—127, fig. 1.

生境:

采自潮間帶泥砂灘。

國內分布:

南海。

國外分布:

印度(南部),美國加利福尼亞(南部)。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三十三卷 多毛綱(二) 沙蠶目:401-402

簡介

白毛蟲Apatele(Acronycta)major Bremer屬鱗翅目,夜蛾科。初孵幼蟲取食桑葉下表皮和葉肉,僅留上表皮。長大後咀食葉片,剩其主脈,為害嚴重時,可將全樹桑葉吃光。

形態特徵 雌成蟲體長20毫米,雄體長18毫米,前翅灰白色,有黑色腎形紋、劍形紋和圓形紋,後翅灰褐色。卵半球形,有放射形溝紋,初產時黃綠色,後變乳白色,上有紫紅色紋。

成長幼蟲體長約55毫米,體背淡綠色,體側簇生長白毛,成熟時毛變黃色,背線兩側有深藍色短毛。

參考來源

  1. 白毛蟲科, 動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