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澗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澗鎮是天津市薊州區的西大門,毗鄰河北省三河市,白澗鎮農業經濟發達,擁有各種名貴苗木花卉,品種齊全,為天津地區重要建材基地,運輸業發達。白澗鎮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1]

地理環境

白澗鎮是天津市薊州區的西大門,毗鄰河北省三河市,全鎮面積50平方公里,轄19個村,常住人口20034人(2017年)。澗鎮境北部為山區,南部為平原。鎮內交通、通訊便利,有京哈、寶平兩條公路和京秦、大秦兩條鐵路貫穿境內,以鎮政府為中心,有鄉村公路通向各村,通信光纜、有線電視通達各村。白澗鎮農業經濟發達,擁有各種名貴苗木花卉,品種齊全。

經濟概況

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果品盛產柿子、蘋果、葡萄、梨、杏、桃、李子、栗子、小棗等,品種多、產量大、質量好。建築材料資源豐富,山區礦藏有重晶石、石灰石、白雲石、大理石等,儲量大,品位高,為天津地區重要建材基地,運輸業發達。

旅遊資源

白澗鎮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鎮內白澗村有清朝皇帝行宮的遺址。清朝皇家選擇遵化縣建立自家陵園,稱為清東陵,北京距離清東陵路途遙遠。皇帝行宮既為皇家發喪時,在路途中休息的一個驛站。據說白澗在皇家眼裡視為一塊鳳地,鳳頭朝北,現京哈公路白澗段為鳳的兩隻翅膀。現京哈公路北側的兩眼井,相距300米,為鳳眼。井北是行宮,為鳳頭。鳳頭北部曾有一彎流水,清澈見底,潺潺不息,東西貫穿整個村莊,故當時本村取名清水潑澗,後來改稱白澗。行宮的宮門與王府大門一樣,門外兩側是配殿。行宮的建築為清朝宮殿式,宮內有一大殿為寢宮,寢宮的北、東、西周圍是宮房,宮房有走廊。每當皇家發喪走至此地時,把陵放在行宮西南的三角坑裡(那是放陵的地方)。侍衛住在配殿,傭人、隨從住在宮房,皇室家族住在寢宮。

在行宮的東側與行宮平行而立便是一座香姑庵,就是人們稱的尼姑庵。尼姑庵有一個山門,門上掛匾,寫「香姑庵」三個大字。山門往裡走是二殿,二殿後面有一塊正石碑。再往裡走是大殿,大殿門前左右各有一塊小石碑,碑前各有一棵直徑1米多的參天白皮松。大殿左右兩側是配殿,大殿後面是正閣,兩側為配閣,配閣和配殿之間是耳房。山門的東側是門房,即門道,平時進出香姑庵的道路。從門房往裡走有一個石門,可進入基地。基地內有三座石塔、三座磚塔,西北、東南方向一字排列,並逐漸變小、變矮。塔前長有粗大參天的白皮松樹,松樹前埋有土基,給人一種陰森森的感覺。據說因清朝一個皇帝遇難,要出家當和尚才能免災。國家不可一日無君,於是就張貼告示,募集女子充當替身出家當和尚,為皇上免災。並在白澗這塊風水寶地修此大廟。這些女和尚享受國家奉祿、擁有土地,過着待遇優厚、自由自在的生活,為其它地方的尼姑所羨慕,故有「當和尚到盤山,當尼姑到白澗」之稱。至今尼姑雲常、雲倉、雲庫的名字和形象還留在人們的頭腦之中。[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