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蘇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蘇葉(中藥材)

白蘇葉原圖鏈接

白蘇葉,中藥材名。為唇形科紫蘇屬植物白蘇Perillafrutescens(L.)Britt.的葉。具有疏風宣肺,理氣消食,解魚蟹毒的功效。主治感冒風寒,咳嗽氣喘,脘腹脹悶,食積不化,吐瀉,冷痢,中魚蟹毒,男子陰腫。[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白蘇葉

別名:荏葉

功能:疏風宣肺,理氣消食,解魚蟹毒。

主治:感冒風寒,咳嗽氣喘,脘腹脹悶,食積不化,吐瀉,冷痢,中魚蟹毒,男子陰腫。[2]

藥理簡介

中文名:白蘇葉

拼音名:Bái Sū Yè

英文名:Leaf of Common Perilla

別名:荏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erpilla frutescens (L.) Britt.

出處

出自《本草圖經》。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白蘇的葉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收,置通風處陰乾。或連嫩莖採收,切成小段,晾乾。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0.5-2m。莖直立,鈍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長柔毛。葉對生;地柄長3-5cm,背腹扁平,密端短尖或突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在基部以上有粗鋸齒,兩面綠色,或紫色,上面被疏柔毛。輪傘花序2花,組成長1.5-15cm,密被長柔毛,偏向一側的頂生及腋生總狀花序;苞片寬卵圓形或近圓形,外被紅褐色腺點,邊緣膜質;花梗密被柔毛;花萼鐘形,10脈,下部被長柔毛,夾有黃色腺點,內面喉部有疏柔毛環,結果實增大,萼桅二唇形,上唇寬大,3齒,中齒較小,下唇比上唇稍長,2齒,齒皮針形;花冠通常白色,冠筒短,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雄蕊4,前對稍長,離生,插生喉部,花葯2室;花柱先端2淺裂;花盤前方呈指狀膨大。小堅果近球形,具網紋。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白蘇葉drltqlru

化學成分

含紫蘇醛(perillaldhyde),紫蘇酮(perillake-tone),香需酮(elsholtziaketone),左旋檸檬烯(limonene),蒎烯(pinene),肉豆蔻醚(myristicin),蒔蘿油腦(dillapiol)[1,2],豆甾醇(stigmasterol)[3]。

藥理作用

對神經系統作用

小鼠灌服白蘇葉甲醇提取物2g/kg,可使腹腔注射環已巴比妥鈉的睡眠時間延長84%。揮髮油主要有效成分系紫蘇醛和豆甾醇。葉提取物中分離得到的紫蘇醛,左旋檸檬烯,紫蘇酮,香薷酮,肉豆蔻醚和蒔蘿油腦化學類型化合物,各以要當於提取物2g/kg的量給小鼠口服,也有延長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作用,其中含蒔羅油腦和肉豆蔻醚型化合物的葉提取物作用最強。

輕瀉作用

含紫蘇酮型物質(PK)的葉提取物1g/kg口服,可能性顯着促進小鼠小腸內容物推進,0.25g/kg劑量即有此作用。將PK類物質繼續分離得到的紫蘇酮19mg/kg促進小腸內容物推進率可達138%,在3.8-15mg/kg劑量依賴性試驗中,口服15mg/kg時作用達峰值,口服的ED50為11.0mg/kg。將PK15mg/kg、60mg/kg注入十二指腸,也可使小腸內容物推進增國中。在體外空腸縱行肌孵育液中加入10-6g/kg、10-5g/ml、和10-4g-ml的PK,有劑量依賴性鬆弛作用。而10-5g/kg的PK劑,它可刺激環形肌蠕動,鬆弛縱行肌。

對逸疫系統的影響

白蘇葉汁給小鼠腹腔注射,可使腹腔滲出液中中性粒細胞聚積。葉汁還可使造模而升的高小鼠血清腫瘤壞死因子水平下降。白蘇葉的抗過敏物質在體外有直接抑制巨噬細胞產生TNF的能力。白蘇提取物還能抑制IgE產生。

抑菌作用

白蘇葉中得到的白蘇油對接種和自然瀉染的細菌(變形桿菌)、真菌(酵母菌、黑麴黴菌和青黴)均有抑制醛、蒎烯、檸檬烯成分的提取液口服可延長感染綠膿桿菌的小鼠存活率。

其他作用

從白蘇中得到的化合物有黃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可治療痛風。白蘇子全草熱水提取物100μg/ml對牛心磷酸二酯酶的抑制活性平均為36.2%,其中的三氯甲烷(CHCI3)可溶性組分抑制活性為62.6%,不溶於CHCI3組分幾乎無抑制活性。

毒副反應

紫蘇酮小鼠口服的LD50為78.9mg/kg,腹腔注射的LD50為13.6kmg-kg。另有報道紫蘇酮給小鼠腹腔注射,雄性小鼠LD50為6mg-kg,雌性小鼠為2.5mg/kg。給母牛靜脈注射約30mg的紫蘇酮10h後可引起呼吸系統症狀,3d後死亡。19mg/kg劑量給綿綿羊靜注,也會有呼吸系統不良反應,但5d後有所恢復。紫蘇酮給綿羊灌服40mg/kg,仍可存活。小鼠腹腔注射10mg/kg,24h內死亡,並可見廣泛肺水腫和腹腔滲出物。15mg/kg、20km/kg、25mg/kg的紫蘇酮給在體羊肺血液灌流,可增加肺微血管滲透作用,使肺血管外分泌物增多,出現嚴重肺水腫。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肺;脾經

功能主治

疏風宣肺;理氣消食,解魚蟹毒。主感冒風寒;咳嗽氣喘;脘腹脹悶;食積不化;吐瀉;冷痢;中魚蟹毒;男子陰腫;肢氣腫毒;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研末。外用:適量,和醋搗敷。

各家論述

  • 1.《別錄》:主調中,去臭氣。
  • 3.《日華子本草》:調氣,潤心肺,長肌膚,益顏色,消宿食,止上氣咳嗽,去狐臭,敷蛇咬。
  • 4.《滇南本草》:治傷寒發熱、無汗、頭疼,一切風寒痰涌而結,霍亂轉筋,咳嗽吐痰,小兒風症。定痛,止喘。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白蘇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白蘇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白蘇葉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