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蝶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蝶貝
來自360的圖片
白蝶貝

中文名稱 :白蝶貝

文學家 :熱帶、亞熱帶海洋

年 代 :漢代雷州半島和海南島西部沿海

白蝶貝在我國南海的雷州半島西部沿海和海南島西部沿海,尤其在儋州、臨高和澄邁等市縣沿海海域,生長着一種被譽為"珍稀瑰寶"的大型珍珠貝類--白蝶貝。用白蝶貝培育出來的大型優質珍珠更是人間稀寶,所以白蝶貝引起水產養殖界和生物學家的興趣和關注。

外形特徵

白蝶貝又稱大珠母貝,也有叫白蝶珍珠貝的。它屬熱帶、亞熱帶海洋的雙殼貝類,是我國南海 特有的珍珠貝種。白蝶貝的形狀像碟子,其個體很大,一般體長25厘米~28厘米左右,體重為3公斤~4公斤。據記載,最大者體長達到32厘米以上,體重達5公斤,比普通同族馬氏珠母貝大25倍至30倍,所以它是珍珠貝類中最大的一種,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優質的珍珠貝。而白蝶貝在我國南海尤其海南島沿海資源較豐富。據資料介紹,白碟貝的蘊藏量約占海南各類珍珠貝總量的90%左右。

經濟價值

白蝶貝的經濟價值很高,可謂全身是寶。其身圓而豐滿,肉質(閉殼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堪稱為宴席佳品。它的貝殼色、形獨特,珍珠層厚而有美麗光澤,是名貴的工藝原料,利用它可雕刻各種精細的觀賞工藝品。而其貝殼更是醫藥原料,所以在國際市場上銷路廣泛。更可貴是,用白蝶貝養殖出來的珍珠,不僅顆粒大,色澤好,價格高,既是貴重的裝飾品,又是名貴藥材,而且在國際珍珠市場上也是熱門貨。據資料記載,海南曾利用白蝶貝培育大珍珠,經一年半多時間的培育,於1981年曾收穫一顆高19毫米、直徑15.5毫米、重6克、桃子形、銀白色的大珍珠,它是我國當時最大的一顆珍珠,被譽為"珍珠王"。另一家企業也曾用白蝶貝培育大珍珠,於1986年收穫一顆更大的珍珠,為30毫米×25毫米,重15克,當時被譽為我國的"珍珠王中王"。1995年,海南省有關單位在儋州市娥曼鎮近海域,利用白蝶貝也育養出一批大型走盤珍珠。據介紹,當時經權威寶石部門鑑定,有15%的珍珠達到甲級Ⅰ類標準,23%的珍珠達到甲級Ⅱ類標準。據評估,當時這批珍珠中的頂尖上品在國際市場上每顆可以賣到1000美元以上,最次的每顆也可賣到200美元。所以用白蝶貝養殖出來的珍珠最為名貴,是寶中之寶,更是極好的出口創匯商品。[1]​

分布範圍

雖然白蝶貝令人關注和喜愛,但分布和生長的地域卻不廣。就世界範圍來說,這種貝除我國沿海外,在外國只分布在澳大利亞、菲律賓、緬甸和泰國等少數國家的沿海地區。這些國家也先後開發出了用白蝶貝養殖大珍珠。據資料記載,早在1969年,澳大利亞就利用白蝶貝養殖圓形珍珠7萬多顆,蛋形珍珠4萬多顆,當時產值超過300萬澳元。曾號稱世界珍珠大國的日本由於沒有白蝶貝資源,為了追求利潤,一些珍珠公司也曾跑到上述一些國家去投資,合辦珍珠場,發展白蝶貝養殖大珍珠。但據說,由於過度利用資源,使本來稀少的白蝶貝日趨減少。目前,國外白蝶貝的野生資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部分海域。在我國,海南島海域目前是白蝶貝資源較多的海域,據悉,海南已將儋州、臨高、澄邁等市縣沿海水域確定為白蝶貝自然保護區,曾投入資金和人力,對白蝶貝進行綜合研究和開發利用,並取得一定成效。 據悉,近年來經過有關科研單位的努力,白蝶貝人工育苗已先後獲得成功,並掌握了在近海養殖白蝶貝及育珠技術。因此,對瑰寶白蝶貝進行深入研究和積極開發利用,尤其培育大型珍珠出口創匯並占領國際市場,具有廣闊前景。

白蝶貝工藝品

貝殼雕刻的藝術特色是因材施藝,因材取形,光彩絢麗,工藝精巧。天然貝殼獨特的螺旋形狀,外表和內層的紋理、色彩和光澤,為貝殼雕刻提供了豐富的藝術表現力。貝殼雕刻在充分發揮自然美的基礎上,運用浮雕、圓雕、淺刻、平貼、鑲嵌等技法,使作品既生動自然,不假人工,又恰到好處,耐人尋味,從而達到完美的藝術效果。同時也可加工成白蝶貝馬賽克,作為一種高檔的背景裝飾材料。[1]

相關視頻

白蝶貝紐扣原材料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