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靈(詩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靈(詩人)(1951年3月10日- )出生於台北市萬華區,祖籍福建惠安。本名莊祖煌,台灣知名作家、評論家,現任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化工系副教授。

1973年,前四首詩發發表於葡萄園詩刊。七月參加復興文藝營,營主為詩人瘂弦。〈巨人〉等詩獲新詩創作第一名。[1]

1974年,台北工專化學科畢業,留校任教台北工專化學科;後赴美進入史帝文斯理工學院攻讀取得化工碩士學位。歷任台北工專專任講師、副教授。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化工系副教授。[2]

當理工遇上文學

白靈平時為為臺北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系副教授。採訪者問到工作和寫作是否會有什麼樣的新火花呢?年輕的時候老師覺得創作的時間被切割,平時要顧慮到學校的教學以及研究,業餘或是閒暇的時間才能寫作,當時很羨慕有些人可以將興趣和職業結合在一起。

慢慢年紀漸長,白靈多年的理工的經驗與歷練,讓他會去思考這兩個截然不同領域的關連性:理工的特性是邏輯、一絲不苟不能模稜兩可的,而文學常是感性與帶有界限曖昧的。在某次詩的研究中,嘗試探討詩與人的關係,是否跟宇宙、演化有所關聯,後來他學以致用,以理工的邏輯與理論,甚至是方程式和圖表去闡釋和撰寫詩的相關論文。

以理工的邏輯與理論,甚至是方程式和圖表去闡釋和撰寫詩的相關論文。 擴充詩的領域與新的思考範疇,這樣一個新的方式,使詩有了不同方向的解釋,白靈曾以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E=MC2去闡述詩。採訪者聽到這邊是滿頭問號,因此老師說明這篇論文所要表達的理論為「藝術和文學都是一種虛實」。所有的藝術都是一種萬事萬物跟我們心某些情感的連結,當我們同時表現這兩件事情的時候就會有詩意,也就是說其實詩常常是一種虛實的比例關係,實可能為80%,虛可能是20%;也有可能比例是對調的;很多藝術的表現也是如此,若寫實當中帶有一些作者主觀的內在,則跳脫完全的寫實,成為一種創作。 [3]

對現代詩的耕耘貢獻良多

白靈曾是草根詩社成員,主編過《草根詩刊》。耕莘青年寫作會執行顧問、葉紅女詩人獎總策劃人、台灣年度詩選主編。

《臺灣詩學季刊》創辦人之一,並擔任過五年主編。《臺灣詩學季刊》社務委員。並參與年度詩選、重要文學選集的詩選、大系編輯工作,無不盡心盡力。

1992年,創辦的「台灣詩學季刊社」,25年來,走出一條愈見寬闊的大道!詩社由白靈等八位詩人、學者合資創立,出版評論、創作兼具的「季刊」。

2003年5月,變成純正學術論文的「學刊」。後網站易名為「吹鼓吹詩論壇」,供網友發表各類型詩作,同時具備網路該有一應俱全的功能。

2005年9月,紙本《吹鼓吹詩論壇》隆重出版,開創了台灣新詩史上,充滿青春活力的「吹鼓吹」雙刊同人集團。不僅出版雜誌也出版叢書,結合年輕詩社共同舉辦詩展、詩劇、詩舞等活動。

白靈對臺灣現代詩的耕耘,貢獻良多。

主編

八十四年詩選。

可愛小詩選。

八十七年詩選。

新詩二十家。

作品風格

創作文類以論述和詩為主,兼有散文與兒童文學。

在詩論上能掌握要點,並將抽象的意識心態具體化,在詩作方面,從文明的反省、大我的情懷到時局的關注,同時對社會現象有所批判,生活偶感、大自然、科幻題材等無不入其筆下。白靈的詩很能掌握抽象意識的精華,並將之具象化,意象的精準展現是白靈詩作的特色。

陳義芝說他:「白靈是意象的快槍手,中堅代名家,閱讀他的小詩要有閱讀閃電的心思。」

杜十三說:「白靈把詩評論以空前的評析手法加以量化、模化(sampling),再進行富有科學性『比較學』式的理性運作。……他的詩評是富有創意邏輯的。」

詩人張健說:「能婉能豪」是白靈其詩特點。

《一首詩的誕生》、《一首詩的玩法》、《一首詩的誘惑》是白靈在詩評論創作外,對現代詩的賞析、教學,持之以恆探索的成果。

與時潮相呼應-詩作

白靈文學船 - 白靈詩集[4]

飲茶小集(七帖)

1. 偎

落日偎近一座湖泊

低聲問:

泡茶嗎?

2. 唇

葉片

唇一樣準備好了

想對另一張熱呼呼的

唇口說

泡我

3. 手

但有一根嫩芽

錯過好幾十隻採茶姑娘的手

仍在她們身後喊

採我採我

第二天它就老了

4. 沉

葉片沉下杯底

水說:

你真複雜


葉片又浮上水面,說

你是物理

怎麼懂,我的化學

5. 脫

靈魂脫殼後

飄到空中,回身

對逐漸冰冷的肉體

附耳低語:

謝謝,你為我們的人生

泡了一壺好茶

6. 騰

太陽以光

寫了一封email

給九大行星:

在我短暫的一生中

總算為我們的銀河

騰出地球

這一盞茶的時間

7. 真

到黃昏時

自己能不能靠近自己

說:這一天

真是雋永


泡茶(五帖)

1. 沉墜到底

壺底翻個身

即琥珀了水的心


總是沉墜到底後才看見

看不見的 正燕子似仰頸而上


2. 最末浮上來的

為狂熱所逼

脹痛了每一寸肌膚

反覆吐實 最末浮上來的 像不像一襲求饒衣


3. 可供鑲嵌的

雲的慟 雨的吻

太陽的惡毒

纖纖指甲的銳利

奈米在每片茶葉上

揉的炒的烘的是

可供鑲嵌的

被捲縮了的

底片

猶似穿透層層疊疊的薄雲

射出季節的光影 自壺中

滿室奔走 踩踏


4. 茶不是茶的

茶不是茶的

也是水的火的

土的風的

不是鼻的

也是唇的喉的


不纏誰 也不被誰纏

繞室三匝

雲回天上去了


5. 茶這個字

誰都急著撿掉壺中的茶渣

所以茶 可以釋放出的故事

跟 香進你鼻子的小分子一樣多

獲獎

獲中國時報文學獎敘事詩首獎。

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首獎。

中華文學獎散文第二名。

中央日報百萬徵文新詩獎。

《創世紀》35年詩創作獎。

中國文藝獎章文藝評論獎。

中興文藝獎章。

中山文藝獎。

台灣文學獎。

國家文藝獎。

出版作品[5]

1979年,《後裔》 。

1986年,《大黃河》 。

1989年,《給夢一把梯子》。

1991年,《一首詩的誕生》。

1993年,《沒有一朵雲需要國界》。

1994年,《煙火與噴泉》。

1997年,《妖怪的本事》。

1998年,《白靈散文集》。

1998年,《一首詩的誘惑》。

2000年,《白靈.世紀詩選》。

2002年,《白靈短詩選》。

2003年,《臺北正在飛》。

2004年,《一首詩的玩法》。

2004年,《愛與死的間隙》。

2007年,《慢活人生─白靈散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