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百齡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百齡橋

圖片來自自由時報

百齡橋,位於台北市士林區中正路,橫跨基隆河左右岸,連接士林區與大同區的交通。

橋樑評估

因颱風夾帶豪雨、洪災發生斷橋,老舊橋樑的防洪能力引發關注,北市則有13座橋樑的耐洪能力,被列為「近期內須進行詳細安檢及評估」,安全性亮黃燈,其中又以百齡橋車流量及規模最大。

台北市新工處長羅俊昇表示,百齡橋因為樑底太低,基礎也有裸露情況,先天就不易對橋樑進行補強保護,新工處會依照顧問公司的建議,針對耐洪能力得分較差的橋樑,進行補強措施。

台北市目前列管橋樑,包含地下道與隧道共有421座,工務局新工處每年都委託工程顧問公司進行安全檢測,近兩年來出爐的台北市橋涵安全檢測工作成果報告,檢測的183座橋樑,在防洪能力方面,普遍得分都在合格的30分標準以內。

13座耐洪力被列為「近期內必須進行詳細安檢及評估之橋樑」,橋體規模幾乎都不大,但評估分數為40.6分的百齡橋,自民國71年拓寬至今,連接中正路、承德路及重慶北路,長度達392公尺,寬度約40.5公尺,是市區連接士林、北投及北縣三重的要道,在檢測報告中卻明文指出「狀況不佳,大樑底部及隔樑多處缺陷,混凝土保護層不足,鋼筋外露鏽蝕極為普遍,基樁裸露情形,也建議詳細評估。」

北市議員表示,北市由基隆河與淡水河環繞,跨河橋樑數目,是全台各縣市之冠,每天往來的車流量,橋樑防洪能力及補強必須落實,「否則每年砸數百萬元進行檢測,有何意義?」

新工處表示,會影響橋樑安全性的天然因素,就屬洪水沖刷及地震損害兩種,其中光是防洪能力一項,就須依橋樑基礎、樑底高低、橋墩形狀、阻水面積,甚至必須綜合河川整治、水文、考量上游有無開採砂石等因素來評比,不能光從年份評估。[1]

參考文獻

  1. 耐洪能力 百齡橋不及格,自由時報,2008/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