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盂蘭盆節、佛歡喜日、僧自恣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七月十五日是什麼日子?盂蘭盆節、佛歡喜日、僧自恣日,我們都知道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是盂蘭盆節的,但是其實那一天不只是盂蘭盆節,而且還是佛歡喜日和僧自恣日。

原文

自從佛陀在世時,僧團每年夏天都有三個月的安居,從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為止。因為印度地處熱帶,在雨季中,蟲蟻遍野,雨水泛濫,出家人不便外出遊化,所以佛陀制定律法,僧眾聚集一處,堅持戒律,皎潔其行,專心修道,名結夏安居。弟子們同修共勉,互相策發,則道業易成。

直至七月十五日這天,安居功德圓滿,僧眾必須舉行自恣法,即共同集合在一起,做一次非常坦誠的檢討和報告,先自我檢討身、口、意三業,在結夏期中是否犯過?再請其他僧眾舉示對自己修行過程中,在見、聞、疑三事上,是否有所犯?懺悔清淨,自生喜悅,稱為自恣。所以這一天叫做僧自恣日。

因為三個月中,大家都在精進的修行,有不少人因此悟道,證得聖果。其餘雖然沒有悟道,但經過長時間的修行,道業精進,身心也都是非常清淨、安寧、開朗、坦誠的,這是值得恭喜,也值得歡喜的事。佛陀最歡喜的就是眾生福德、智慧的增長,所以這一天又稱為「佛歡喜日」。是一個吉祥歡喜的節日!

而十方信眾,也利用大眾僧集合到會的這天,紛紛會合來供僧,因為供養初發心菩薩功德很大,供養精進專修圓滿的行者,功德也非常殊勝。據《雜寶藏經·卷第五》記載,在佛陀的時代,當時有一位信奉三寶的女子,在僧眾解夏自恣之日,恭候於佛陀經行的路上,燃燈供養聖者。不久,女子命終之後,往生忉利天摩尼焰宮殿之中。從此處宮殿,全身煥發金色光芒,能自在返回如來身邊,聽經聞法,建立正信,善解明悟,證得聖果。

而此時,連帶着發生了下邊的一樁佛事。

以神通第一而見稱的弟子目犍連尊者一天想起自己已經往生的母親,不知現在何處?於是就入定中觀察,見到母親墮在餓鬼道中,受盡饑渴之苦,目不忍睹,尊者悲痛萬分,不忍母親饑渴的痛苦,急忙就用自己之缽,盛滿白飯,運用神通送到餓鬼道中給母親充飢。其母見了白飯急不可耐,非常高興地伸出雙手,接過盛滿白飯的缽,捧到面前,當開口吃時,突然由她口中噴出火焰,整缽的白飯,都變成燒焦的炭一樣,不能食用!目犍連尊者看到這種情形,心裡非常悲痛,不忍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而自己又無法救得母親,使她脫離苦境!於是想起懇求佛陀代為設法,濟拔其苦縛。因此他就立即來到佛前,訴說自己母親在餓鬼道中所受的苦況,並說出己運用神通之力盛飯給母,而母親不得受食之情形,還至誠懇切地哀求佛陀慈悲救拔。

當時佛陀對目犍連尊者說:你不要以為仗你的神通之力,就能救拔你的母親!要知道娑婆世界眾生,一生都是積惡造業,罪根深重。如你欲想救拔母親,只仗憑你個人神通之力,非依仗大福德因緣之力量,確實是無法救離她脫出苦報!

七月十五日是什麼日子?盂蘭盆節、佛歡喜日、僧自恣日

佛陀便教導目犍連尊者:你應當於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眾僧自恣日,虔誠廣設種種供物飲食,安盂蘭盆中,施恭敬奉獻佛僧,承仗三寶威德福力,拔濟母親脫離餓鬼道中饑渴之苦!

目犍連尊者聽聞佛陀教導之後,依隨佛陀所示的方法,於七月十五日那天,預備種種飲食,盛於盆器之中,恭敬虔誠地奉佛獻僧,佛陀也由於這個因緣,而宣講了一部《盂蘭盆經》,告訴大眾:「若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萬民庶人,行慈孝者,皆應先為所生現在父母、過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飯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願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惡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極。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 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若一切佛弟子,應常奉持是法。」

盂蘭盆的梵語是烏藍婆拏,翻譯為「解倒懸」。「盂蘭盆會」也就是為解救先亡倒懸之苦,而盛設種種供養,奉施三寶之法會。

這一天,許多寺院會施放瑜伽焰口,這又是什麼因緣呢?

瑜伽焰口法會主要目的是為普度餓鬼道眾生,法會除了施食餓鬼,以解除他們的飢餓苦痛之外,更重要的是,為他們說法,引領他們皈依、受戒,期使他們早日脫離苦道。而在超度鬼道眾生、利他的同時,自己也能夠籍此修行,增長福慧。親身參加瑜伽焰口法會,功德殊勝,冥陽兩利,既能上供十方世界,又能下施六道群靈,不僅能夠利益亡靈,也能為自己積累福德資糧。

瑜伽焰口法會肇始於《阿難啟教》的故事,根據《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記載,有一天,阿難在林間禪坐,忽見一個身形醜惡的餓鬼,名為『焰口』,他的面容枯槁,頭髮散批凌亂,頭吼纖細若針,肚腹脹大如山,口中正燃起火來,讓阿難嚇一大跳。

餓鬼特地提醒阿難因為過去生的吝嗇、貪心的業力使然,三天之後就會往生墮入餓鬼道。阿難聽後趕緊尋求佛陀協助。佛陀便將於過去世中所受『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如來陀羅尼法』傳授與阿難,即是『變食真言』,並命他加持陀羅尼法七遍,令食物變成甘露,充塞法界,使無量恆河沙一切餓鬼,皆能飲食飽滿,並為餓鬼持誦經文。

凡是依法誦持這些真言神咒之時,被召請前來的餓鬼們,就可仗佛的神通願力而飽餐一頓,飽餐之後,再為它們宣揚佛法,勸他們歸依佛法僧三寶,為它們傳授三昧耶密戒,永脫鬼道的苦惱,這就是放焰口的作用和目的。

法會中,眾人已誦持咒語,降除眾靈與人們的心魔、外境魔等各種魔,法師並且手結密印,引領眾人虔誠專一心念,誦持《心經》、『大悲咒』及儀文,同時靜心觀想。人們與眾靈藉由聆聽經文、體悟佛法,以反省自身罪業,或可培植善根,或可一念心開,祛除煩惱執着,進而體悟覺者的悟境。法師誦持『召請文』,引領各孤魂亡靈,赴此道場,聽聞佛法,使亡魂都能得到超度。因此,放焰口對於鬼道來說,等於是無限的放賑,所以又叫做『施食』。如果自己的亡者親友,並未墮落於餓鬼道中,放焰口就相同於代他們做了放賑濟苦的功德,所以也是有用。對親身參加的法會的僧俗而言,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是培植福報、增長智慧的大好機會,如果因為對「鬼節」的誤解而不敢參加,實是錯過了大利益!

報恩的節日

綜合上面的各種資料來看,七月既是慎終追遠月,也是普度眾生月,如何慎終追遠?如何普度眾生?最好的方法和最大的功德,就是供僧。

可是相沿成習,習久成弊,民間皆用殺生祭祀的方式來媚神、媚鬼,形成了殺豬、宰羊、賽豬公、辦流水席等種種奢侈浪費、勞民傷財的陋習,本來是莊嚴的一場佛事,竟演變為民間迷信的活動。近年以來,佛教中也普遍地推動了供僧的風氣。

談到供僧,它的功德來源,除了如上所言,於三個月的定期修行而證到聖果,清淨身心之外,另有一重意義,特別是今天的中國,只有部分的出家僧眾,遵循着結夏三月的生活,多半的人是無法做到的。但信徒供僧仍具特別的功德及意義,仍然值得倡導。

出家人本身的生活所需,非常有限,來自供僧所得,未必全部用於日常生活。剩下的便可以當作道場建設、弘法工作的推廣以及救濟貧困等用途。

所以,供僧等於間接推動了社會福利慈善事業,這和直接將金錢物質投之其間的方式比較,兩者雖然都能達到社會上有無相通、彼此互助的效果,而供僧能對於三寶產生恭敬之心,有見賢思齊的功能,有「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力量,能鼓勵和策動大眾去追求佛法化世利人的理想,無形中產生了轉移風氣淨化人間的作用。[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處,有些雖然信仰他教亦能獲得,但畢竟佛教要高超、殊勝多了。

佛教詳盡地剖析宇宙人生的問題,目的在使人對人生能獲得正確的認識。

一般人對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觀樂觀兩種。

而佛教的人生觀,嚴格說來,是既不屬於悲觀,也不屬於樂觀的,我們可以勉強稱它做:『中觀』。

什麼叫『中觀』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嘆人生,也不渾渾噩噩地虛擲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掃除一切人生的疑懼、苦悶和誤解,而正確地認識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認為眾生是一體的,休戚與共的,小我生活於大我之中。因此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對命運操縱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當,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勞,努力奮鬥,為了明日,必須獻出今天,沒有辛勤的耕耘,哪會有豐碩的收穫呢?

佛教的戒律,對人的行為並不是死的束縛,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極方面可以止惡防罪,在積極方面能夠鼓勵救人濟世。舉『不殺生』為例,它的真正精神與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殺,而是要去勸人戒殺,一個立志學菩薩道的人,自己殺生固是破戒,就是見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盜』、『說謊』,更要勸人不要偷盜、說謊,苦口婆心的,不厭其煩的勸人改邪歸正。

嚴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違犯五戒在社會上就不能立足,同時為國法所不容,最後只有身系囹圄,飽嘗鐵窗滋味。而佛教更認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違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將墮入地獄、畜生、餓鬼等三惡道了。(這三類眾生的報應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稱為惡道。)我們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夠了,人能不殺生,社會上就沒有殺人命案;能不偷盜,就沒有小偷、強盜;能不邪淫,就不會有男偷女娼,破壞家庭倫理的事;能不妄語也就不會有欺、詐、騙等事;能不飲酒,則身心愉快,頭腦清晰,不會因一時糊塗而闖禍。(酒有害身體,早經醫學一再證明。)如此,這個社會不是寧靜、安樂的社會嗎?因此我說佛教有淨化社會人心的功用。

佛從不生氣,或處罰弟子,在佛教經典中,絕對找不到佛發怒而用洪水、瘟疫來處罰人類的。

佛對弟子一直和顏悅色,諄諄教誨,他真的是『有教無類』——不論老、少、貧、富、貴、賤,同時包括宇宙間每一類眾生在內。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時機,對不同資質的眾生說最好的道理。[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