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鹽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鹽坂[ yán bǎn ] 指虞坂。在今山西省平陸縣北中條山。傳說伯樂逢騏驥困鹽車於此。[1]

[]

在山西安邑縣南三十里,平陸縣東北七十里,古顛軨坂也,俗名青石槽,南通茅津渡,東北通夏縣王峪口,悉中條之沖作也,舊時道峽而險,經明御史張士隆修治,可通鹽車,《水經注》虞城北艱長坂二十里,謂之虞坂,《寰宇記》「春秋晉假道於虞以伐虢,即此路」。按虞為西虞,虢為北虢,皆在今山西平陸縣。

現存的虞坂路即虞國出山的坡道,又名青石槽,指平陸縣張店鎮虞坂村向西北出中條山、至鹽湖區東郭鎮磨河村的8公里長的千年運鹽古道,傳說為大禹開鑿。現存的虞坂路寬2至4米。據《左傳·僖公二年》記載,距今將近3000年前,周穆王曾駕八駿馬車從此經過,可見當時路面的寬闊程度。清朝時仍有專事維修道路並收取過路費以及治安巡邏的兵丁在路邊駐紮。民國時雖無專職維護人員,但當地饑民仍有數十人從事道路修補,靠過路的運輸專業戶們捐錢捐糧糊口。交通要道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2600年前的假虞滅虢;五代時的大批駐軍;抗日時也曾有數千川軍駐防。在上世紀30年代末日本兵強迫被俘的川軍,另修了一條汽車大道(太茅公路之一段)後,此路運輸量逐漸減少,至上世紀50年代末徹底廢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