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蓋馬氏盔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蓋馬氏盔魚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蓋馬氏盔魚,分類:鱸形目。生活於1~50公尺海域,幼魚常在潮池活動,泳姿特殊,模擬海藻碎屑隨水流漂動;成魚棲息於礁沙混合區,受驚嚇會鑽沙逃逸,夜晚潛沙而眠。肉食性,以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分布於印度-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台灣南部、東北部及蘭嶼、綠島、澎湖海域。

簡介

紅龍在幼年時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觀賞魚,它們火紅的身體上有4-5個白色斑點,看上去鮮明美麗。隨着生長,這些白斑點會逐漸退去,而身體顏色也會向橘紅色轉變。當紅龍生長到375px以上時,已經完全變成了暗紫色,面部出現綠色花紋,身上出現很多藍色的小斑點,尾鰭和背鰭也變成了明黃色。成年的紅龍有750px,它們是標準的肉食魚類,對一些游泳速度慢的小型魚造成威脅。諸如:雷達、蝦虎類魚不可以混養在一起在馬爾代夫和印尼的很多海域都有紅龍的蹤跡,實際上有好幾個品種的魚在觀賞魚貿易里都被使用這個名字。它們的幼體基本都一樣,只是成年後顏色稍有差異。一些品種分布在澳大利亞北部和日本南部沿海。不過目前貿易個體大多都是印尼的品種。

評價

幼年的紅龍不喜歡游泳,經常蜷曲在水族箱底部或岩石縫隙里,只有飢餓的時候才出來覓食。可以將其飼養在礁岩生態水族箱中,它們不傷害無脊椎動物,即便成年後也未見過這種魚傷害珊瑚、無爪貝等。如果餌料充足,小紅龍會生長得很快,用不了一年就開始呈現成年的色彩了。當紅龍受到驚嚇或休息的時候,會尋找一個岩石縫隙躲起來,也可能鑽到沙層中。這種魚互相的攻擊現象非常明顯,成年的紅龍是幼年紅龍的殺手,它們會殺死幼年紅龍並將其吃掉。它們鋒利的牙齒可以很容易地從對方身上撕一塊肉下來,因此,不要將兩條任何體形的紅龍飼養在一起。[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