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真實票據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真實票據論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塊字[1],是世界上最典雅、最俊美的文字。四角方方,大氣承當。四平八穩,神州永昌。她講究字體的間架結構,平衡布局。也講求字形的沉穩厚重,大氣端莊。橫要平豎則直,切不可頭重腳輕根底輕飄[2]

名詞解釋

真實票據論,又叫商業貸款理論,源於亞當·斯密1776年發表的《國富論》一書。該理論認為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同商業流通有關的閒散資金,都是臨時性的存款,為了保障隨時償付提存,銀行資產必須具有較大的流動性,因而銀行只適宜發放短期的與商品周轉相聯繫的商業貸款。

真實票據論的作用和缺陷

這種貸款具有自償性,即隨着物資周轉、產銷過程完成,貸款自然地從銷售收入中得到償還。據此,該理論強調貸款必須以商業行為為基礎,以真實的商業票據為抵押;一旦企業不能償還貸款,銀行即可根據所抵押的票據,處理有關商品。根據這一理論,銀行不能發放不動產貸款、消費貸款、長期設備貸款和農業貸款,更不能發放用於證券投資的貸款。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真實票據理論占據着商業銀行資產管理理論的支配地位,對於自由競爭條件下銀行經營的穩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隨着經濟的發展,這一理論的缺陷也越來越明顯。首先,它未考慮到短期存款的沉澱部分和長期存款比重的上升,忽略了銀行資金來源的潛力。其次,它對貸款多樣化的否定是不利於經濟增長的。第三,自償性貸款未必能保證貸款的收回,有時長期貸款更可靠。第四,自償性貸款隨商業周期而波動,將影響金融體系的穩定。

資產管理理論

認為負債是銀行經營的前提,銀行的利潤來源於資產業務,而負債取決於客戶的存款,銀行是被動的,因此銀行經營管理是在既定的資產規模基礎上,實現資產結構的優化調整。

1.真實票據論

認為銀行為了保障隨時償付提存,銀行資產必須具有較大流動性,因而銀行只適宜發放短期的商業貸款。

2.轉換理論

認為銀行能否保持流動性,關鍵在於銀行持有的資產能否轉讓變現,只要銀行所持有的證券易於出售,或易於向央行再貼現,那麼銀行資產不必局限於商業貸款。

3.預期收入理論

認為銀行資產能否到期償還或轉讓變現,是以未來收入為基礎的,只要預期的未來收入有保障,銀行資產就能保持一定的流動性和安全性。

4.超貨幣供給理論

認為銀行信貸提供貨幣只是達到其經營目標的手段之一,除此之外,它不僅有多種可供選擇的手段,而且有廣泛的同時兼達的目標,因此,銀行資產管理應超越貨幣的狹隘眼界,提供更多的服務。

票據

票據一般是指商業上由出票人簽發,無條件約定自己或要求他人支付一定金額,可流通轉讓的有價證券,持有人具有一定權力的憑證。屬於票據的有:匯票、本票、支票、提單、存單、股票、債券等等。

票據的特性

1.票據是具有一定權力的憑證:付款請求權、追索權。

2.票據的權利與義務是不存在任何原因的,只要持票人拿到票據後,就已經取得票據所賦予的全部權力。

3.各國的票據法都要求對票據的形式和內容保持標準化和規範化。

4.票據是可流通的證券。除了票據本身的限制外,票據是可以憑背書和交付而轉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