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眼內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眼內炎為一種累及眼球內層、玻璃體、鞏膜的炎症,多數眼內炎為細菌或真菌感染所致。細菌感染途徑可以為外傷,手術造成的眼球傷口,也可以為血源性(細菌經血流傳播至眼內)。眼內炎的症狀常常較重,主要有眼痛、充血、嚴重畏光和視力急劇下降。眼內炎的症狀常常較重,主要有眼痛、充血、嚴重畏光和視力急劇下降。

基本信息

就診科室:眼科

是否醫保:是

英文名稱:suppurative uveitis, SU

疾病別稱:眼內炎、化膿性眼內炎

是否常見:是

是否遺傳;否

並發疾病:視網膜脫離、眼球萎縮

治療周期:短期治療

臨床症狀:眼紅、畏光、流淚、眼痛、視力低下

好發人群:免疫功能低下者、身體其他部位的細菌感染者、糖尿病患者、惡性腫瘤者、眼內手術史者

常用藥物:頭孢他啶、萬古黴素、潑尼松

常用檢查:裂隙燈顯微鏡、檢眼鏡、眼B超、眼底熒光血管造影、眼內液培養

病因

化膿性葡萄膜炎的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極為複雜。不同類型其病因不同,即使在同一類型中也存在異質性,總體是致病病因和機體抗病能力共同參與其發病。

臨床表現

內源性細菌性眼內炎:起病急,眼紅、畏光、流淚、眼痛等刺激症狀明顯、視力低下或者光感。前房、玻璃體炎症反應重,前房積膿或者纖維素性滲出覆蓋於瞳孔,虹膜後粘連,眼底黃白色滲出或者壞死。

內源性真菌性眼內炎:起病相對緩慢,眼紅、畏光、流淚、眼痛等刺激症狀不明顯、視力低下或者光感。最初表現局灶性脈絡膜炎,以後進展為脈絡膜、視網膜炎和眼內炎。前節反應低。

外源性眼內炎:急性手術後眼內炎,嚴重的眼紅、畏光、流淚、眼痛等刺激症狀明顯、視力低下或者光感。可出現結膜水腫、角膜水腫,嚴重的前房玻璃體炎症反應,前房積膿,急性視網膜壞死等。

診斷

化膿性葡萄膜炎的診斷作用基於易感因素、典型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輔助檢查。劇烈眼睛疼痛、前房積膿、玻璃體積膿為臨床診斷提供支持。具體如下:

化膿性葡萄膜炎的典型症狀,眼紅、畏光、流淚、眼痛、視力低下,常見體徵,如結膜混合充血、角膜後沉着物、房水細胞閃輝、前房積膿、虹膜後粘連、晶狀體混濁、玻璃體炎性混濁、眼底黃白色滲出水腫或者視網膜壞死。

配合三面鏡、眼底熒光血管造影、眼B超以及眼內液培養,輔助檢查X線、CT、MRI等。

易感因素,免疫功能低下、身體其他部位的細菌感染、糖尿病、惡性腫瘤、眼外傷或者眼內手術史。

鑑別診斷

晶狀體過敏性眼內炎:也可以發生前房積膿,多見於過熟性白內障或者白內障囊外摘除手術後。

外傷或者手術後無菌性炎症:多發生於手術後5~10天,很少有角膜水腫。

眼內異物引起的眼內炎:如木質和銅質眼內異物,特別是純銅可以引起無菌性化膿性炎症。

治療

藥物治療

抗生素藥物:抗生素治療是殺滅致病菌、控制感染的必要治療方法,早期全身和局部足量使用抗生素是治療的關鍵。根據藥敏試驗調整抗生素是基本要求。常用的是頭孢他啶、萬古黴素、氟喹諾酮類等。

糖皮質激素[1]:具有抗炎和免疫作用,適用於細菌感染控制後或者有效足量抗生素應用的同時的短期衝擊,有助於炎症吸收。如常用潑尼松。

抗真菌藥物:真菌性眼內炎需要使用抗真菌藥物,常用的是二性黴素、氟康唑、酮康唑等。禁忌真菌性眼內炎使用糖皮質激素,抗真菌藥物毒副作用大,使用注意監測血常規、肝腎功能等。

手術治療

對藥物控制不良的化膿性葡萄膜炎患者需要儘快選擇玻璃體手術切除感染的玻璃體組織,眼內灌注敏感的抗生素,有助於疾病恢復。

併發症

視網膜脫離[2]:化膿性葡萄膜炎的炎性滲出以及玻璃體極化物牽拉等症狀,均可導致視網膜脫離。

眼球萎縮:化膿性葡萄膜炎可以摧毀眼球組織解剖,導致長期的視網膜脫離不能復位,進而可以導致眼球萎縮。

視頻


眼內炎與眼內液檢測


眼內炎的精準診療下-北京朝陽醫院陶勇


參考來源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