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眼甲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眼甲科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眼甲科,拉丁名 Ommatidae Sharp and Muir, 1912(= Ommadidae)。

簡介

體長7-25mm,極少數為1.3-1.8mm。體長形,兩側多少平行,背腹平扁或非常平扁;表被鱗片或硬毛,極少數比較光亮,觸角短於頭、胸長度之和,着生在側面,有時有觸角溝。上顎末端三齒狀,極少數完全無上顎。下顎葉退化,下顎須端節上的指狀附屬物常常位於一個深凹窩之內。前胸側緣邊不明顯,無近端角(subapical angles)。具跗節溝(tarsal grooves)。前足基節並不與前胸腹板完全分隔,此腹板從不伸達中胸腹板的凹窩中;鞘翅通常有窗狀刻點行,有時形成隆脊,跗節不成兩葉狀。腹部可見不交疊的5節。

評價

本科包括3屬5種。Omma spp.中等大小,平扁形甲蟲,生活在澳大利亞北部。Tetraphalerus spp.不很平扁,頭下有錘節溝,發生在巴西南部和阿根廷北部。Crowsoniella relicta是一種小型無翅、複眼微小、棲於土壤中的甲蟲,在意大利中部發現(Neboiss 1989;Crowson 1976)。[1]

參考文獻

  1. 眼甲科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