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睿親王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睿親王府

攝政王府。

睿親王即清初的攝政王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極之弟。[1]

1636年,清太宗崇德元年晉封睿親王,是清初開國人大鐵帽子王之一。[2]

進京後,選明南宮為王府,遺址在東華門大街南側。[3]

1984年,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時其大殿被東城區南池子小學占用,直到2001年在北京市政府相關部門的整頓下,才基本恢復了原貌。

攝政王多爾袞宅院

睿親王府位於南池子東側南宮舊址,南宮在明代時為皇城東苑,佔地10000平方米,是太子居住的地方。

1651年,順治八年多爾袞死後,順治帝追尊他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

不久之後,濟爾哈朗等人對多爾袞生前之罪發起彈劾,追論他生前謀逆罪。因其獨斷專行、妄自尊大,自稱「皇父攝政王」。順治帝下詔,剝奪多爾袞封號,並掘其墓,鞭其屍。王府廢除。[4]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閱覽實錄,為多爾袞平反昭雪,下詔為其恢復名譽,復睿親王封號。

院內建築奢華

睿親王新府規模十分宏大,曾有房五百多間。中路建築有東西翼樓、銀安殿,二道門、神庫、安福堂等殿堂,好像是小版紫禁城。

西路為王府花園,東路為宗祠,大廚房、燈籠庫和戲台等,府門外還有馬圈和車房。

兩處睿親王府

睿親王府共有兩處:一在東華門大街迤南普渡寺一帶,一在外交部街。

前者是睿親王進北京後的住所,後者則是乾隆年間恢復睿親王世爵,其子多爾博封貝勒,在石大人胡同(今外交部街)建立貝勒府。後的新府。[5]

京華煙雲

原睿親王府已經改建為普渡寺,睿親王爵位共傳了12世,清朝即將滅亡的時候,王府已敗落。[6]

飽經數百年滄桑的普渡寺僅僅存留下了曾改建成糧店的山門和改建成教室的大殿,古建築盡毀,無可挽回。

2001年,在北京市政府相關部門的整頓下,才基本恢復了原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