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

作品名稱:《短歌行贈王郎司直》

創作年代:盛唐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作者:杜甫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送別詩,也是一首感慨懷才不遇的詩作。此詩前五句表達勸慰王郎之意,後五句抒寫送行之情。全詩突兀橫絕,跌宕悲涼,節奏短促,在古詩中較少見,亦獨創之格。作者通過這首詩的短促節奏,來表達感慨友人王司直空有滿腔抱負,卻無處可施的一種悲憤之情。

原文

譯文

王郎你趁着酒興拔劍起舞來發泄心中憤慨,不必悲哀,我能舉薦你這個憂鬱而坦蕩的人間奇才。

船帆在風中搖擺,鯨魚在大海里乘浪而行,你先放下手中之劍,不要猶豫,划船去見西蜀的諸侯。

以你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會得到蜀中大官的賞識,卻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長官?

仲宣樓那邊已經是春末,我以青眼看着你,放聲高歌,王郎你正當年富力強,我卻已衰老無用了。 [2]

賞析

上半首(前五句)表達勸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興正濃,拔劍起舞,斫地悲歌,所以杜甫勸他不要悲哀。當時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去投奔地方長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可以替王郎推薦,所以說「我能拔爾」,把你這個俊偉不凡的奇才從壓抑中推舉出來。下面二句承上,用奇特的比喻讚譽王郎。詩中說豫、章的枝葉在大風中搖動時,可以動搖太陽,極力形容樹高。又說鯨魚在海浪中縱游時可以使滄茫大海翻騰起來,極力形容魚大。兩句極寫王郎的傑出才能,說他能夠擔當大事,有所作為,因此不必拔劍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劍放下來,休息一下。

下半首(後五句)抒寫送行之情。詩人說以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會得到蜀中大官的賞識,卻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長官。「趿珠履」,穿上裝飾着明珠的鞋。《史記·春申君傳》:「春申君客三千餘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仲宣樓,當是杜甫送別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東南。仲宣是三國時詩人王粲的字,他到荊州去投靠劉表,作《登樓賦》,後梁時高季興在江陵建了仲宣樓。送別時已是春末,杜甫用飲佩的眼光望着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川能夠施展才能。最後一句由人及己,喟然長嘆道:王郎啊王郎,你正當年富力強,大可一展宏圖,我卻已衰老無用了!含有勸勉王郎及時努力之意。

這首詩突兀橫絕,跌宕悲涼。從「拔劍斫地」寫出王郎的悲歌,是一悲;作者勸他「莫哀」,到「我能拔爾」,是一喜。「拔劍斫地」,情緒昂揚,是一揚,「我能拔爾」,使情緒稍緩,是一落。「抑塞磊落」呼應悲歌,「我能拔爾」照應「莫哀」。接着引出「奇才」,以「豫章翻風」、「鯨魚跋浪」,極盡誇飾之能事,激起軒然大波,是再起;承接「莫哀」,「且脫劍佩」趨向和緩,是再落。指出「得諸侯」,應該是由哀轉喜,但又轉到「何門」未定,「得諸侯」還是空的,又由喜轉悲。既然「我能拔爾」,別人青眼相望,這才是可喜的事情,可是又一轉「吾老矣」,不能有所作為了,於是所謂「我能拔爾」只成了美好願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轉悲。一悲一喜,一起一落,轉變無窮,終不免回到「拔劍」悲歌。「莫哀」只成了勸慰的話,總不免歸到抑塞磊落上。正由於豫章兩句的奇峰拔起,更加強抑塞磊落的可悲,抒發了作者對人才不得施展的悲憤,它的意義就更深刻了。這首詩在音節上很有特色。開頭兩個十一字句字數多而音節急促,五、十兩句單句押韻,上半首五句一組平韻,下半首五句一組仄韻,節奏短促,在古詩中較少見,亦獨創之格。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集》傳世。因在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從八品小官)。入蜀後曾在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大曆五年(770) 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亂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泊方田驛。秋,舟下荊楚,竟以寓卒,旅殯岳陽。[3]


參考資料

  1.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 詩詞名句網,
  2.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 古詩文網,
  3. 杜甫簡介與生平, 華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