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石榴科(學名:Punicaceae)薔薇亞綱的1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冬芽小形,芽鱗2。

葉對生及簇生,無托葉。花兩性,1~5朵生於小枝頂端或腋生;萼筒鍾狀或筒狀,裂片5~7,花瓣覆瓦狀排列;雄蕊多數;子房下位或近下位,花柱單1,柱頭頭狀。

果實為漿果,球形,果皮肥厚革質。種子多數,外種皮肉質,無胚乳;胚直生;子葉旋卷狀。

1屬2種,產地中海至亞洲西部地區。中國引人栽培的有一種。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石榴科 拉丁學名 Punicaceae

界 : 植物界 , 門 : 被子植物門 , 綱 :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薔薇亞綱 , 目 : 桃金娘目 , 科 : 石榴科


目錄

形態特徵

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的1科。灌木或小喬木。有刺(刺由短枝退化而成),單葉,對生或近對生,無托葉。花單生或成聚傘花序,兩性(有部分的花子房不育)。

整齊,常周位,宿存筒狀或壺狀萼筒(也稱花托)和子房合生,萼片5~8,肉質,鑷合狀排列,花瓣5~7。

生萼筒邊緣,覆瓦狀排列,雄蕊多數,花絲細長,子房下位,心皮及室一般7~9(或多至15,少至3)。

在原石榴具常規的中軸胎座,石榴則成側膜胎座,各胎座均有多數倒生胚珠,花柱及柱頭各1。

果實通常稱漿果,實為果皮革質,圍於種皮外的漿汁部是外種皮,和果皮無關,種子的內種皮骨質,無胚乳。花粉粒長球形,有3孔溝,染色體基數x=8,9。

僅石榴屬1屬2種,其中原石榴為南也門的索科特拉島所特有;另一種即石榴,產地中海區及亞洲西部喜馬拉雅。中國很早即有栽培。

價值

石榴為著名果樹之一,花艷麗,有許多園藝品種供觀賞。石榴果皮,中醫治療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及多種感染性炎症,其抗菌有效成分,可能是多種鞣酸的複合物。[1]

根皮驅除絛蟲有效,主要由於所含異石榴皮鹼(isopelletierine) 等的作用。白石榴花治久痢、便血,但石榴根皮毒性較大,現已被其他更好藥物所替代。

種屬分布

石榴科僅石榴屬1屬2種,其中原石榴為南也門的索科特拉島所特有;

另一種即石榴,起源於西亞地區,產於地中海區及亞洲西部至喜馬拉雅,中國很早即有栽培。2000年前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時傳入中國。

早期分類學者將石榴屬歸入千屈菜科,但石榴科子房下位,有多數雄蕊從子房上方的肥厚花托內發出,顯然和千屈菜科不同。 現時學者均將此屬成獨立的科,和桃金娘科、千屈菜科等同列入桃金娘目(Myrtales)。

代表植物石榴==

石榴(PunicagranatumLinn.)又名安石榴、若榴、丹若、金罌、金龐、塗林。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在熱帶則變為常綠樹。樹冠叢狀自然圓頭形。根際易生根櫱。樹高可達5-7米,一般3—4米,但矮生石榴僅高約1米或更矮。

干灰褐色,上有瘤狀突起,干多向左方扭轉。旺樹多刺,老樹少刺。

芽色隨季節而變化,有紫、綠、橙三色。

葉對生或簇生,呈長披針形至長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8厘米,寬1-2厘米,頂端尖,表面有光澤,背面中脈凸起;

有短葉柄。花兩性,依子房發達與否,有鍾狀花和筒狀花之別,前者子房發達善於受精結果,後者常凋落不實;萼片硬,肉質,管狀,5-7裂,與子房連生,宿存;

花瓣倒卵形,與萼片同數而互生,覆瓦狀排列。花有單瓣、重瓣之分。

重瓣品種雌雄蕊多瓣化而不孕,花瓣多達數十枚;

花多紅色,也有白色和黃、粉紅、瑪瑙等色。雄蕊多數,花絲無毛。

雌蕊具花柱1個,長度超過雄蕊,心皮4-8,子房下位,成熟後變成大型而多室、多子的漿果,每室內有多數子粒;外種皮肉質,呈鮮紅、淡紅或白色,多汁,甜而帶酸,即為可食用的部分;內種皮為角質,也有退化變軟的,即軟籽石榴。

果石榴花期5-6月,果期9—10月。花石榴花期5-10月。

原產波斯(今伊朗)一帶,公元前二世紀時傳入我國。

「是人類引種栽培最早的果樹和花木之—。現在中國、印度及亞洲、非洲、歐洲沿地中海各地,均作為果樹栽培,而以非洲尤多。

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把石榴作為國花。自石榴傳入我國後,因其花果美麗,栽培容易,深受人們喜愛。它被列入農農曆5月的「月花」,稱5月為「榴月」。

本種的變種有白花石榴var.albescensDC.,黃花石榴var.flavescensSW.,復瓣白花石榴var.multiplexSW.,重瓣紅花石榴var.plenifloraHayne等。

其它

化石 本科的化石見於法國及萊茵河下游地方的第三紀地層中。

識別要點

落葉木本葉對生,偶爾簇生無托葉。

兩性花瓣5 - 7 ,宿存萼筒裂片同。

子房下位雄蕊多,各室排列為中軸。

果實將熟不同初,子房外升內輪降。

下面心皮具中軸,上層心皮化側膜。

漿果肥厚種子多,種皮肉質為水果。

視頻---石榴科、芸香科及苦木科植物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