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羊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羊鎮為地名,隸屬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安岳縣下轄鎮。因場鎮東南塔子山上有一座唐代石塔刻的一隻「山羊」而得名。位於安岳縣境東南部,距安岳縣城區44公里。幅員面積62.47平方千米,轄22個行政村,225個村民小組;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6個居民小組。全鎮總人口45311人(2017)。鎮人民政府駐惠民街128號。全鎮現有耕地面積2061.6公頃,其中田1391.2公頃,土670.4公頃。石羊鎮是省級小城鎮建設示點鎮、和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市級工業重點鎮,是周邊七個鄉鎮物流、交通中心,曾是石羊管委所在地。2019年12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資陽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19號):撤銷頂新鄉和瑞雲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石羊鎮管轄,石羊鎮人民政府駐惠民街128號。

中文名稱: 石羊鎮

外文名稱: shiyang town

別 名: 石羊場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

下轄地區: 轄22個行政村,225個村民小組;3個社區,26個居民小組。

政府駐地: 石羊鎮惠民街128號

電話區號: 028

郵政區碼: 642357

地理位置: 安岳縣東南部

面 積: 62.47平方千米

人 口: 45311人(2017)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毗盧洞、華嚴洞

機 場: 成都雙流機場

火車站: 資陽火車站

車牌代碼: 川M

地理環境

石羊鎮位於東經105.37″,北緯29.56″,地處安岳縣境東南部,距安岳縣城區44公里。東與頂新鄉為鄰,南與雙龍街鄉接壤,西與白塔寺鄉、橫廟鄉相連,北與瑞雲鄉、護龍鎮為界。幅員面積62.47平方千米。境內地勢南高北低,屬川中丘陵地帶淺丘地貌,龍台河右岸支流石羊河貫穿其境。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春少雨,全年無霜期300天,年平均氣溫18.1℃,年總降雨量845-1219毫米。森林覆蓋率為46%。石羊鎮交通極為便利,縣道X048線安大路(安岳縣-龍台鎮-石羊鎮-重慶市大足區)、縣道X137線協護路(協和鄉-白塔寺鄉-石羊鎮-護龍鎮-國道G319線)、石李路(石羊鎮-兩板橋鎮-李家鎮)縱貫全境,現正加大交通外網建設,做好賈石路建設(石羊境6.99公里)房屋征地拆遷工作,簽訂拆遷協議65戶,配合縣交通局做好石李路規劃和石兩路改造計劃;加強以社道建設為重點交通內網建設,新建社級水泥硬化路3條,硬化里程6公里,全鎮社級通暢公路159公里,村級通暢公路25公里,實現村社通硬化公路,形成農村公路網。

行政區劃

石羊鎮現轄山林村、紅樓村、西壩村、寶珠村、金鼓村、三銀村、普慶村、凡水村、龍柳村、花園村、幺店村、啟元村、紅岸村、光輝村、油坪村、雙柳村、華嚴洞村、赤雲村、毫子村、石包村、長溝村、犁樹村,金羊社區、紫竹社區共22個行政村,225個村民小組;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6個居民小組。石羊鎮鎮人民政府駐惠民街128號,現有石羊、赤雲2個場鎮。[1]

建制沿革

石羊鎮在清代為安岳縣長寧鄉轄地,清為石羊場。

宋,置石羊縣。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廢縣,併入安岳縣。

清道光時(公元1821-1850年),安岳縣設長寧鄉等10鄉;石羊場等36場, 屬長寧鄉。

清末,安岳縣設長寧鄉等10鄉38個場 。長寧鄉轄毛家場、護龍場、石羊場、高升場共4個場,治石羊場,今石羊鎮場鎮。

民國初,石羊場屬長寧鄉。

民國21年(公元1932年),安岳縣廢長寧鄉等原10鄉名,全縣設43鄉、場、鎮。 改石羊場為石羊鄉。

1950年,安岳縣設石羊鄉人民政府。

1955-1957年,安岳縣先後調整為10區1鎮78鄉,並以區公所駐地定命區名。 石羊鄉屬石羊區。

1958年,安岳縣建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全縣建立10個中心人民公社、34個人民公社和1個鎮。

同年,撤銷石羊區建立石羊中心人民公社;石羊鄉改石羊人民公社 ,屬石羊中心人民公社。

1961年,安岳縣設10區1鎮71個公社,石羊中心人民公社復設石羊區。石羊公社屬石羊區。

1962年,安岳縣增設瑞雲、赤雲等19個公社,全縣設10區1鎮90個公社。 赤雲公社、石羊公社屬石羊區。

1984年,安岳縣撤銷石羊公社、赤雲公社復置石羊鄉、赤雲鄉,屬石羊區。石羊區代管由公社復鄉的有石羊鄉、赤雲鄉、頂新鄉、護龍鄉、瑞雲鄉、兩板橋鄉、白塔寺鄉、雙龍街鄉共8個鄉。

1985年,安岳縣設10區5鎮88鄉。撤銷石羊鄉置石羊鎮 ,屬石羊區。

1992年,安岳縣撤區並鎮。撤銷石羊區公所等全縣10個區、67個鄉鎮的建制。新建12個鎮,擴建20個鄉鎮(其中有8個鎮),保留6個鄉的建制,全縣共有38個鄉鎮改為縣直轄。 石羊區代管的鄉鎮全部析出自建、合併或撤銷。石羊鎮、赤雲鄉(原鄉政府光輝村)行政區域合併置石羊鎮,縣直轄。

199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安岳縣新建20個鄉鎮的建制。安岳縣在原石羊區設工作委員會(簡稱石羊工委),石羊鎮屬之。

2001年,安岳縣撤消石羊工委,建立石羊管理委員會(簡稱石羊管委), 石羊鎮屬之。

2003年,安岳縣設10個片區管理委員會22個鎮47個鄉,其中石羊管委片區轄石羊鎮(含原赤雲鄉)、兩板橋鎮、護龍鎮、白塔寺鄉、雙龍街鄉、頂新鄉、瑞雲鄉共7個鄉鎮。

2005年,安岳縣撤消石羊管委, 置石羊鎮,縣直轄。石羊管委代管的鄉鎮均析出自建縣直轄鄉鎮。

經濟狀況

石羊鎮2014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0813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23716萬元,第二產業實現58949萬元,第三產業實現28148萬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21917元 。

主導產業

石羊鎮農業以生產水稻、小麥、紅苕、玉米為主。優質稻生產,無公害畜產品、特色水產、優質水果蠶桑等八大生產基地和檸檬及銀杏、蠶桑是石羊鎮農業增收新亮點。全鎮以糧食安全為保障,特色產業為支撐,農民增收為核心,推動現代農業穩步發展,一產業增加值實現2.5億元、增長11%。強化檸檬產業發展,繼續做大做強檸檬基地鎮,新種檸檬160公頃,全鎮累計種植檸檬達573.33公頃,檸檬產量達3700噸,產值達2590萬元;壯大蔬菜生產規模,加快培育蔬菜基地,全鎮種植無公害優質蔬菜656.67公頃,產值達1.79億元,蔬菜遠銷成都、重慶等大中城市;加快現代畜牧業提檔升級,年出欄肥豬6.24萬頭以上,圈存優質能繁母豬3100頭,小家禽41.2餘萬羽,畜牧產值實現1.7億元;做大做強特色水產養殖業,全鎮養殖水產面積達380公頃,產量達550噸,實現產值8800萬元;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構建,全鎮發展家庭農場5個、專業合作社12個、種養大戶68個;鞏固退耕還林和天保「工程」成果,森林覆蓋率達到38.6%。

新型工業

石羊鎮工業已初步形成塑麻包裝製品、機械加工製造、食品加工、建工建材、服裝加工農副產品加工五大工業經濟發展體系,特別是塑麻包裝製品已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生產銷售基地。石羊鎮工業集中區入駐企業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安岳石羊鎮已評國家重點培養經濟開發旅遊城鎮。工業集中區6戶企業入駐生產;加大現有工業企業技改投入、技術創新,5戶企業實現產業轉型;新包裝儲備川渝物流等項目2戶落戶投產,招商引資實現2.5億元;新增工業企業4戶,達到130戶,企業增加值達到8.6億元。全鎮工業以塑麻製品、建工建材、金屬製造、農產品加工、食品加工為支柱的五大主導產業體系,塑麻製品是西南地區最大生產基地和集散地。

服務產業

石羊鎮以旅遊、商貿、現代物流為重點,加快培育構建現代服務業發展體系,服務業增加值實現2.7億元、增長8.5%。旅遊業穩步發展,抓住打造「川渝中部石刻旅遊名鎮」機遇,以「兩洞」國家級石刻旅遊景點為特色,提升石刻文化旅遊勝地,完成毗盧洞至華嚴洞旅遊控規編制,完成觀音大道建設立項審批、勘界等工作;商貿流通業加快發展,萬盛商業綜合體投資2.5億元、占地2.67公頃;場鎮商貿以副食、服裝、餐飲、住宿、超市為主,新增商貿流通企業36戶,全鎮大型商貿企業20家 。

基礎設施

石羊鎮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用「一事一議」補助資金和村公共服務設施運行維護補助資金,投資450萬元,整治堰塘、山坪塘21口,整治河道2處2600米,整治水渠2處3000米,新建小板路1000米,新打沼氣池250口,新建水井110口,改造農村低電壓網5個村12個社,新安變壓器6台,實現22個自然村通電話、13個行政村通寬帶。完成場鎮總規修編,場鎮規劃面積由4平方公里增至10平方公里,形成一線兩帶四區的科學布局。實施城鎮10個重點項目建設,建築面積達6萬平方米以上,項目總投資達2億元以上。推進投資3.08億元,長3.1公里,寬29米濱河大道和景觀打造建設。配合縣旅遊局完成觀音大道規劃設計、勘界等工作。完成六號街建設用地範圍及規劃,落實拆遷和安置工作。水井大道東延線建設完成征地拆遷和安置。完成日處理2000噸污水處理廠前期工作,申報國家批准立項。投資1500餘萬元場鎮自來水管網改造建設完成80%。石4號地塊成功出讓,有序推進紫桂花苑首座高層商住樓。完成占地2.67公頃,投資2.5億元萬盛商業廣場建設規劃設計,結束成本核算。完成占地6.67公頃施家壩商住中心規劃設計。水井名城商住開發建設近尾聲。投資80餘萬元新建公廁2座,對寶尚街等舊城改造達3萬平方米。實施油坪村土地掛鈎項目和新農村集聚點建設,啟元村新村集聚點穩步推進,國家級小城鎮建設規模日益凸顯。以石羊鎮為中心的新修濱河路、惠民街、蓮花街、商業街、桂花街、建設街、科教路、寶尚街、團結街、毗盧洞、華嚴洞旅遊公路翻新黑化;交通、通訊、電力基礎設施同步發展;無線通訊網絡覆蓋率達100%,程控電話5000門。鎮內有汽車客運中心1個;有小Ⅱ型水庫5座,山平塘146口,石河堰40處,電灌站8處 。

社會事業

石羊鎮有高完中1所,鎮中1所新修初中一所位於石羊中心醫院附近中心小學2所,村小15所,民辦小學1所,幼兒園18所(村級15所),在校學生8257人,教職工455人,義務教育已經普及,中考升學率89.3%,高考升學率28.7%。教育事業享受「兩免一補」和學生營養餐改善計劃學生人數達4783人,資助貧困學生1210人,資助貧困大學生7人。建設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食堂600平方米,改建中小學校舍1000平方米。完成石羊二小建設選址,落實立項報批。石羊中學教學質量位居鄉鎮高完中前列,鎮中升安岳中學人數突破3位數。社會保障事業落實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城鎮就業15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轉移輸出勞動力1.3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22億元。城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覆蓋1766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人數達12770人,其中:城鎮社會養老保險4210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8560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數達1620人,新農合農村居民參合率達100%,參合農民住院政策範圍內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達85%以上,小額意外保險5950戶。陽光家園計劃居家托養智力、精神殘疾人12人,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6戶。困難群眾臨時救助有效實施,五保供養金、孤兒生活費、重度殘疾護理費按月上卡直發,殘疾人「量服」工作深入推進。農村D級危房改造42戶,資金31.5萬元。衛生事業落實醫改政策,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工作,群眾參合提高,參合率達到103%,受益群眾4.8萬人次,啟動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改革工作。 計生工作推進計生改革,落實計生獎扶優惠政策,「單獨」兩孩政策平穩實施,綜合治理生育環境,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48‰ 。

歷史名勝

石羊鎮境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二處為毗盧洞和華嚴洞,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石羊鎮毗鄰大足,也有着珍貴的石刻,其中紫竹觀音雕塑被譽為東方的維納斯。石羊的刀具遠近馳名,有刀皇之稱。在安岳縣瑞雲鄉(原屬石羊區轄)是韓國太后許黃玉的故鄉。是因為公元47年,以雷遷為首的西南蠻夷造反,將許黃玉逼得「出洋」,不得不遠嫁朝鮮半島南端的駕洛國的金首露王。

視頻

航拍安岳縣石羊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