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破涼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破涼鎮位於安徽省宿松縣城北,屬縣城總體規劃的站前區。全鎮轄10個行政村,總面積84.46平方千米,人口46228人(2017)。全鎮黨員1293名,11個總支,26個黨支部。合九鐵路、滬蓉高速公路、105國道三條主幹線穿境而過,合九鐵路客、貨站座落於鎮規劃區之中,是南北交通的樞紐、皖鄂贛三省的結合部、皖西南門戶。

破涼鎮位於安徽省宿松縣城北九公里處,屬縣城總體規劃一城兩區的一區,境內地形北部為大別山南麓,中部為梅墩坂平原,東部多為低山丘陵。105國道、318滬蓉高速、合九鐵路穿境而過,振興大道直貫鎮區,高速公路出口即將北移破涼鎮,交通便利,區位優越。夢情湖、西林寺古民居、古戰場,更是旅遊觀光的好地方。"宿松糧倉"久享盛名,千畝櫻花綻放新耕,白茶、龍井香飄黃大九井,畜禽養殖漸成規模。省861重點工程花橋公園啟動建設,商住大樓成片建設,拉開了建設美好破涼的大幕。[1]

行政區劃

破涼鎮轄破涼社區、花涼村、永豐村、先覺村、五穀村、對橋村、雪鎮村、車河村、黃大村、新耕村等行政村。

破涼社區由原破涼、油榨、韭山三村合併而成,東與新耕村交界,南鄰孚玉鎮龍山村,西與孚玉鎮小碗村接壤,北接五穀村、先覺村,105國道穿村而過。破涼社區總面積11.74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600餘畝,耕地面積2862畝,下轄47個村民小組,共1454戶,總人口7261人,是農業大村。主要農產品有糧油、棉花、果蔬等。

破涼鎮花涼村國土面積9.1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61畝,現有村支兩委成員7人,村部坐落三村交界中間地段。現有村民小組40個,869戶,農業人口3870人,是農業大村。主要農產品有糧油、棉花、蔬菜、瓜果等。

新耕村國土面積9.1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61畝,由原新耕、泉沖、萬家三村合併而成,現有村支兩委成員5人,村部坐落三村交界中間地段,地處破涼鎮東部,與破涼社區、雪鎮村孚玉鎮蔣圩村毗鄰,距105國道破涼車站僅五公里,滬蓉高速公路從我村穿境而過。

永豐村位於梅墩坂區中心地帶,東鄰梅西公路,北與花涼亭相接,西齊車馬大河為界,南至毛家河,國土面積4.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91畝,下轄48個村民小組(24個自然屋場共1120戶,總人口4500餘人)。以盛產水稻著稱,是重要的產糧地區,絕大多數農民以種植水稻、棉花為主。

破涼鎮先覺村位於縣城以北約10公里處,105國道作為一條主幹線穿境而過,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全村國土面積3.84平方公里,其中旱地160畝,水田3580畝。全村共計41個村民小組,951 戶,人口3842人。

破涼鎮五穀村位於縣城以北約10公里處,梅西公路作為一條主幹線穿境而過,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素有"宿松糧倉"之美譽。全村國土面積3.8平方公里,其中旱地161畝,水田3581畝。全村共計4個村民小組,950戶,人口3843人。

對橋村位於破涼鎮東北角,與涼亭鎮、河塌鄉交界。318國道穿村而過,交通便利。全村國土面積10.6平方公里,系丘陵地區,山場面積約5000餘畝,水田4000餘畝,旱地3000畝。農業人口3400多人,系農業大村,農作物以水稻、棉花為主。

雪鎮村處破涼鎮東南部,系丘陵地區,國土面積10.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050畝,山場面積9785畝,主產糧棉油等,全村共設38個村民小組,共計人口4016人。

破涼鎮車河村位於破涼鎮西北隅,東連花涼村,南鄰永豐村,西接二郎鎮墨煙村,北與隘口鄉小圩村接壤,國土面積9.6平方公里,水田4000餘畝,旱地700餘畝。共設62個村民組,4700餘人。釣黃乾渠穿村而過,古涼亭至墨煙古驛道已修成水泥路面東進西出,交通便利。

破涼鎮黃大村位於破涼鎮最北端,由原東塔村、且咀村、黃大村合併而成。東接涼亭鎮上家村、南與花涼村相連、西與隘口西沅村接壤,北連趾鳳鄉團林村。國土面積1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10畝,山場9600畝,設38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3206人,主產糧、油、棉、茶葉等經濟作物。

區位交通

破涼鎮集鎮緊鄰宿松縣工業園區,距縣城中心9公里 ,安慶130公里,九江80公里,合肥230公里。武漢220公里,南昌240公里。318高速105國道,合九鐵路穿鎮而過,合九鐵路宿松客貨站坐落集鎮之中。距黃金水道長江復興碼頭60公里。

破涼鎮集鎮緊鄰宿松縣工業園區,距縣城中心9公里,安慶130公里,九江80公里,合肥230公里。武漢220公里,南昌240公里。318高速105國道,合九鐵路穿鎮而過,合九鐵路宿松客貨站座落集鎮之中。距黃金水道長江復興碼頭60公里,是本下縣陳漢、北浴、柳平、隘口、趾風五鄉,二郎、涼亭兩鎮到縣城必經之路,形成了完善、便捷的客貨交通樞紐。

優越的區位和立體的交通條件,為全縣豐富的農業、林業、漁業產品和礦產資源的配送、儲運提供了便捷,現以建成占地面積達50畝的宿松縣糧食儲備庫一座,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提供有利的保障。

經濟概況

城鎮基礎設施完善,經濟實力雄厚,全鎮總體規劃已由省建築工業學院城市規劃研究所設計,縣人民政府批准實施。宿松縣規劃實施的工業園區外商用地在破涼鎮境內。新開發的通站路路寬24米,南接縣工業園區,西臨火車站,兩邊土地已徵收完畢,多家企業落戶生產,效益可觀。

201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76億元,同比增長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一舉邁過2000萬元大關,達2072.6萬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財政304萬元,地稅1572.8萬元,國稅195.7萬元;固定資產投資4.8億元,增長1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69元,增長13.3%。2015年糧食作物總產量18353.5噸,經濟作物總產量653.4噸,茶葉總產量131噸。

人文歷史

1949年屬二郎區,1952年分設二郎、破涼兩區,駐地遷到破涼亭,更名為破涼區。1992年春撤區並鄉,原區內梅墩、韭山兩鄉合併,設破涼鎮,駐地破涼。

老一輩口口相傳,明朝中葉,在現在破涼鎮區中心有個涼亭,為當地尹氏家族所建。從宿松北上至太湖縣沿線有4個涼亭,依次為五里涼亭、八里涼亭、破涼亭、涼亭,相比較而言,那時的破涼亭尤為著名,因黃梅、太湖、陳漢靠近山區農田需要大量的石灰改造冷浸田,以及裝裱紙和建築、粉刷房屋所需,而破涼鎮泉水井的石灰質好、價廉、多用花車退運到此交貨,故商貿活動十分活躍,加之那時交通極為不便,南來北往、三教九流的人經過此地,或歇腳,或打尖,或喝茶,或聊天,特別是從安慶、懷寧學唱黃梅戲(調)的和湖北黃梅、九江打蓮湘、唱道情的人們也在此唱上一段,表演一番,一時間,這裡不僅成為人們休息的場所,更成為商貿交易和文化交流的沃土。誠然,歷史與現實竟然有驚人的巧合,今天的破涼已成為宿松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合九鐵路火車客運貨運站坐落於此,105國道、滬蓉高速穿境而過,高速出口也即將北移至破涼,破涼也是宿松最重要的物流、人流的輻射聚散地之一。同時,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是破涼鎮作為原生態黃梅戲之鄉的原動力,現在破涼地區的人們喜愛黃梅戲的熱情不減。全鎮現有3個初具規模的黃梅戲業餘劇團,常年在皖鄂贛三省周邊縣演出,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演出800多場次,演出收入40餘萬元,觀眾人數達30萬人次,熱愛、傳唱、演出黃梅戲已成為破涼鎮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文化精髓在歲月中傳承和發揚,古舊涼亭在風雨里消亡和破敗。六十多年前的一個夏天,在一場特大暴雨的襲擊下,明朝所建的涼亭因年久失修,破敗不堪而轟然倒塌。為紀念這座為人民遮風擋雨、活躍商貿、傳承文化的涼亭,破涼亭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2]

資源特色

破涼鎮背倚大別山麓。東望萬里長江良好的沖積平原。肥沃地土壤四季分明的氣候類型孕育出西區萬畝優質水稻基地、東區萬畝果林基地。集鎮擁有4平方公里的開發土地,境內山場面積3200公頃。夢情湖、西林寺、古民居、古戰場,更是旅遊觀光的好地方。"宿松糧倉"久享盛名,千畝櫻花綻放新耕,白茶、龍井香飄黃大九井,畜禽養殖漸成規模。省861重點工程花橋公園已啟動建設。

生活環境

破涼鎮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村鎮緬邈不斷美化,亮麗,日產萬噸自來水廠正在建設之中。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網絡覆蓋全鎮。已建成程控交換機房三座,程控電話總量超過萬門,教育文化、有限電視網絡、衛生等事業健康發展,現劃區內現有市級示範高中1所,九年義務教育學校2所,在校學生達7千餘人。[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