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祈堂老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祈堂老街照片來自

祈堂老街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祈堂路。黃金博物館上方的祈堂老街,在日治時期為台灣人向日本礦業承租土地而興建的聚落,因屬於金瓜石銅山里地區,又有人稱做「金瓜石銀座」、「金瓜石老街」,於早年與九份同為因礦業而興盛的商業中心,隨著礦業沒落加上人口外移,現今僅剩下繁華落盡而歸平淡的當地居民堅守家園。

祈堂老街與九份老街同為山城,依山勢而搭建的房舍以及階梯、小巷交錯的街道,形成當地建築特色,目前在街道兩旁仍可見零星開業的店家,如雜貨舖、咖啡廳等,雖已無當年盛況,卻可悠靜漫步於街道上感受不同於九份的靜謐之美。由於祈堂老街的房舍仍有民眾居住,前往遊覽時請尊重當地作息,並保持安靜及清潔。[1]

祈堂老街鄰近九份,實際上算是金瓜石景點,老街裡有彩虹階梯、戰俘營及宮崎駿咖啡廳,還有民宿可住上一晚欣賞九份黃金城與水湳洞十三層遺址的夜色。 交通方式可開車至勸濟堂停車場,步行約5分鐘內抵達,可以與附近的黃金博物館、茶壺山步道、報時山步道及浪漫公路規劃九份一日遊。古色古香的祈堂老街比起九份老街更有懷舊氛圍,不管是古早味的柑仔店或是祈堂小巷,各個角落都給人不期而遇的驚喜,讓我想起漫步威尼斯,巷弄內的美景俯拾皆是。[2]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 可將Google導航定位「勸濟堂停車場」,勸濟堂停車場旁的小路可通往黃金博物館,從關公像旁的階梯往下走即是祈堂老街。

大眾運輸

  • 搭乘火車至基隆站或瑞芳站,轉乘基隆客運788至金瓜石站,經黃金博物館步行約10分鐘抵達。
  • 或於捷運忠孝復興站1號出口(復興南路一段152號)前搭乘基隆客運1062,至勸濟堂站。
  • 黃金博物館搭乘891遊園公車至勸濟堂站,平日每小時一班,假日半小時一班。

祈堂老街停車

  • 可將車子停在勸濟堂停車場,距離關公像約5分鐘路程,走下一旁的樓梯即可漫遊老街。
  • 地址:新北市瑞芳區祈堂路53號(勸濟堂停車場)。
  • 收費:50元/時。


祈堂老街的歷史

祈堂老街是日治時期臺人向日本礦業株式會社承租土地而建的聚落,當時名稱為[祈堂腳],當時的臺人礦工分為三個職級,分別為正式工的「青簿仔」和「白簿仔」,以及沒有配給簿子的臨時工。不像受重用的「青簿仔」享有宿舍的配給,其餘的礦工只好自覓地點建立工寮居住。祈堂聚落便是在這個時空背景下發展的。

採金時期的祈堂老街曾經是金瓜石最熱鬧的商店街,舉凡銀樓、布樁、理髮店、雜貨鋪等食衣住行育樂相關行業皆聚集於此。 隨著採礦盛況不在,繁榮也消失在歲月中,但留下了高低錯落有緻,屋屋相連緊靠的建築景觀,這裡的城鎮樸純韻味也吸引不少藝術家進駐,為老街新添新生命。


周邊景點一日遊

金瓜石裡的祈堂老街,依偎在金瓜石山坡間,房子聚落依傍著山的弧線逐一搭起,像是台灣版的希臘小鎮,小山城裡的寧靜掩上一層神秘的薄紗,雖不若九份老街的熱鬧,但精采度卻一點也不輸給九份,這一回,我們鑽進金瓜石的祈堂老街,巷弄裡轉角間都是讓我們驚喜的瞬間,攀爬著一階又一街的石階,不知道方向的目的地卻充滿驚奇!

老街裡不乏非常有特色的閩式建築,鏤空的磚牆陽台,復古藍窗,洗石子灰階色牆面,富有年代的木門,在老街裡散發迷人特質。[3]

金德發商號

這間原名為「金德發商號」是金瓜石居民平時採買和辦年貨之處,街坊鄰居都稱「新店仔」,目前打造成為咖啡館。 咖啡館旁還有一處精心設計的花圃,看得出主人的用心,紅磚與綠意盎然交互輝映,在老街裡格外搶眼。

小小牆壁上掛滿了古董小物,但每一件都蘊含著祈堂老街地理環境的意境抒發,右邊的春秋兩字代表著勸濟堂關公手裡拿的書,雞的模型代表右側為基隆山,這樣藝術感與對金瓜石濃烈的情感,全注入在小屋中,我個人覺得相當特別呢。

金德發商號裡處處是寶藏,典藏著礦味山城的風貌,也傳承著藝術文化。 腳步若移到這裡,屋主會很歡迎遊客們]入內觀賞喔。

  • 金德發商號:祈堂路172號

黃金博物館

黃金博物館位於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金光路黃金博物園區內本山五坑旁,是黃金博物園區的一部份;黃金博物館由昔日台灣金屬礦業公司辦公室整建而成,是台灣第一個生態博物館,黃金博物館訴說金瓜石的礦業歷史與文化,讓現代的人們也能體驗金瓜石昔日的繁榮光采。[4]

黃金博物館共有三層樓,一樓展覽室的常設展分為幾個主題,『溯歷史金河』- 將金瓜石的歷史分成大航海時代(十六世紀左右)、清領時期(1890-1895)、日治時期(1895-1945)、民國時期至台金結束營業(1945-1987)四個時代做介紹;『大金瓜露頭』-金瓜石的地名即從這座貌似南瓜的山頭而來,台語的金瓜即為南瓜,所以就叫做金瓜石,但是由於台金公司的開採,所謂的大金瓜露頭已不復存在;『本山坑道模型』-本山下的坑道全部接連在一起,全金瓜石地區坑道總長度達600多公里,深度則到達海平面下132公尺處。

黃金博物館的二樓也有常設展,共有三個主題:『金的運用』-讓民眾瞭解金在生活、科技上到底有什麼可運用之處;『家』-家是以523隻金螞蟻為主體的生態作品,每隻螞蟻栩栩如生,讓人不禁以為是活生生的螞蟻;『大金磚』-一塊高達220公斤的999.9純金的大金磚,在2004年獲得金氏世界紀錄,220公斤的黃金可能需要開挖4000萬公噸的礦石才有可能集成。黃金博物館的三樓則為『淘金體驗區』,讓民眾體驗用淘金盤淘洗砂金的樂趣,園區並附送小瓶子讓民眾將淘洗到的砂金帶回家。

金瓜石

金瓜石位於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以前是一個人煙稀少的荒野,到了光緒14年,才有5戶的農民移居到碑尾,蓋了5間草寮,定居下來,今天『五號寮』的地名因而得來;直至光緒十九年,有人發現了大金瓜的露頭藏有黃金礦脈,因此大量居民搬遷於此,前來加入採金的工作行列;到了光緒21年,日治時期日本人來金瓜石開採金礦,居民又再度大增,金瓜石地區也日益繁榮,於是又開發了瓜山里和三尖鞍等地區,逐漸成唯一個地方生活圈,金瓜石便有『東亞第一金都』之稱,但隨著採礦事業的落寞,使得金瓜石受到較少商業行為的破壞,因而保存了礦區的原始風貌。[5]

金瓜石金礦形成時期約在100萬年前,菲律賓板塊在台灣島北部下潛約100多公里,部分板塊溶解變成岩漿後往上冒,這些岩漿在基隆一帶侵入,形成了基隆山及日後金瓜石、九份地區金礦形成的原因;由於金瓜石地區的岩漿離地表較遠,高溫的岩漿在岩層底下緩慢冷卻的過程中將地下水煮沸,產生熱對流循環,這些循環的熱液將岩層中的礦物及微量的黃金慢慢溶出後,順著斷層裂隙往上冒,在溫度、壓力降低的環境下,使得黃金在斷層裂隙間及煤層、化石等環境沉澱下來,經過數十萬年,終於形成了金瓜石地區的金礦岩層。


視頻

金瓜石祈堂老街變彩色網友:老街毀了


金瓜石祈堂老街 古樸階梯變彩繪階梯【央廣新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