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神一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神一元(?~1631),神一魁(?~1631)弟兄倆,吳旗寧塞堡(今長城鄉黃澗村)人,出身貧苦農民。壯年時,曾在陝西延綏鎮(軍事單位)服兵役,時稱「邊兵」。後於明代崇禎三年(1630年)領導3000多邊兵起義,「其鋒不可擋,官兵望風奔潰」,給明王朝以沉重打擊。後因中了敵人奸計等原因起義失敗,神一元戰死,神一魁被叛徒殺害。   崇禎元年(1628),延安府大旱,許多人吃山間蓬草度日,再加上明王朝軍政腐敗,將官睃削,邊兵缺餉現象十分嚴重,兵變不斷發生。固原兵變搶州庫,甘肅兵變殺參將,寧夏兵變殺巡撫……   崇禎三年(1630)十二月,陝西延綏鎮邊兵,在神一元、高應登的領導下發動起義。起義軍首先攻破新安邊營,占據寧塞營,殺死參將陳三槐,接着圍攻靖邊堡,轉克柳樹澗營。崇禎四年(1631)正月,起義軍攻占了保安縣(今志丹縣)。副總兵張應昌帶領官兵於半月後圍攻縣城,雙方展開激戰,神一元、高應登不幸戰死。神一魁(神一元弟)被推為首領,繼續領導起義軍同官兵作戰。二月,總兵賀虎臣、杜文煥合兵圍困保安,神一魁率千餘騎從保安突圍,西走寧夏。寧夏都指揮王英不等與起義軍交鋒,就棄城南奔。二月下旬,神一魁率眾由寧夏南下圍困慶陽府,並分兵攻克東關、游擊伍維藩部,共斬官兵500餘人。接着又攻陷合水。起義軍所到之處,百姓紛紛響應,官兵聞風喪膽,四處奔逃,起義部隊很快發展到六七萬人。   起義軍運用流動作戰戰術對付官兵,往往是勝則長驅直入,敗則疾速退走,另找戰機;每次戰鬥結束,斬級累累,不知多少官兵死於鋒鏑之下。而起義軍則越戰越強,以致明軍「剿法窮矣」。   三邊總督楊鶴為此驚恐成疾,不思茶飯。他自己供認:「無一日不在多凶多懼之中」,並且「愈病癒憂,愈憂愈病,朝露微軀,何能自保」。楊鶴見用武力鎮壓不能奏效,於是改用誘降的辦法。這年三月初九,神一魁上當受騙,接受了「招撫」。據《明史紀事本末》載:「一魁以戰騎五千降,」並獻出保安縣印。楊鶴侈其事,「上言乞賜一二萬金賑濟……其協從饑民,各給牒回籍,首領置軍中。」   就在神一魁受「招撫」後不久,延綏巡撫洪承疇命守備賀人龍,假意設宴慰問投降受撫人員,等眾人酒醉告辭時,伏兵四起,大肆-,共殺320人。神一魁死裡逃生。血的教訓,終於使神一魁覺醒。這年秋,他在寧塞堡重新舉起「叛」旗,劫走寧塞守將吳弘器、范禮二人,隨即遭到官兵的四面圍攻。崇禎四年(1631)九月十八日,神一魁被他部下叛徒殺害,獻頭於官軍。他的餘部在紅軍友、李部司等領導下,堅持鬥爭了很久。   [以上內容由"3eye"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