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神宗待文武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神宗待文武臣》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三筆》卷十四。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原文

元豐三年,詔知州軍不應舉京官職官者,許通判舉之。蓋諸州守臣有以小使臣為之,而通判官入京朝,故許之薦舉。今以小使臣守沿邊小郡,而公然薦人改官,蓋有司不舉行故事也。神宗初即位,以刑部郎中劉述(今朝散大夫)久不磨勘,特命為吏部郎中(今朝請大夫)。樞密院言:「左藏庫副使陳昉恬靜,久應磨勘,不肯自言。」帝曰:「右職若效朝士養名,而獎進之,則將習以為高,非便也。」翌日以兵部員外郎張問(今朝請郎),十年不磨勘①,特遷禮部郎中(今朝奉大夫)。其旌賞駕御,各自有宜,此所以為綜核名實之善政。見《四朝志》。

注釋

①磨勘:提拔的意思。

譯文

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下詔讓那些知州、知軍不應試京官職位的人,可以由通判舉薦。可能各州的守臣有的以小使臣的身份充當,而通判官由京官充任,可以入京朝見聖上,所以讓他們舉薦。叫小使臣駐守沿邊小郡,而且還可以公開舉薦改官,可能是因為有關當局不實行舊日的事例的緣故。神宗繼位之初,因為刑部郎中劉述(今之朝散大夫),長時間未受政績考評,特任命為吏部郎中(今之朝請大夫)。樞密院進言說:「左藏庫副使陳昉為人安分,久未提拔,自己又不肯申訴。」皇上說:「左藏庫副使如果效法朝士培養名聲,而又受到獎勵晉升,這樣就將培養人們爬高的惡習。絕非妥善的辦法。」第二天因兵部員外郎張問(今之朝請郎)十年不曾提拔,特晉升為禮中郎中(今之朝奉大夫)。這種表彰獎勵,各自有他們的穩妥之處,這就叫做能綜核名實的善政。其事,見於《四朝志》。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1]、王應麟的《困學紀聞》[2],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視頻

神宗待文武臣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