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神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神思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兩種觀點:起源於刻畫符號和「圖畫文字」起源說[2]。我們現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文藝創作過程中的一種精神狀態,指的是作者在飽滿的情感驅動下,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進入到自由想象或特殊的靈感狀態,最後通過特定的文學藝術形象和語言而傳達出來,創作出自然而美好的文藝作品。這一術語,在魏晉南北朝的文藝理論中得到廣泛運用,南朝劉勰(465?—520)《文心雕龍》對此有專門論述。「神思」強調它是文藝創作中一種獨特的心理活動,不同於其他認識活動。

引例1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神思之謂也。文之思也,其神遠矣。 (劉勰《文心雕龍·神思》) (古人說:「身在民間,心卻想着朝廷。」這說的就是神思。文章寫作時的想象和思緒,其神奇是可以超越時空的呀!)

引例2

屬(zhǔ)文之道,事出神思,感召無象,變化不窮。 (《南齊書·文學傳論》) (寫文章的規律,來自於神思,人對萬物的感觸沒有形跡,變化無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