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私域流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私域流量是相對於公域流量來說的概念,簡單來說是指是不用付費,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頻次,直接觸達到用戶的渠道,比如自媒體、用戶群、微信號等,也就是KOC(關鍵意見消費者)可輻射到的圈層。

是一個社交電商領域的概念。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私域流量                 所屬領域         社交電商領域
                相對概念         公域流量                 渠 道         自媒體、用戶群、微信號等

熱點

追本溯源

隨着淘寶京東等傳統電商(包括不限於)的競爭日益激烈,大家都在探索新的領地,社交電商[1] 的增長與日俱增,私域流量在這個背景下被討論最多。

私域流量[2]或者私域流量池,區別於傳統電商消費流量,是向經營用戶的轉變,電商所經營的粉絲或用戶不再是單一產品的受眾,這種粘性可能形成一次獲客而產生多次交易的行為,這些流量只屬於電商而非平台的競價購得所謂私域,這個閉環也可以說私域流量池。

核心指標

私域流量池,核心包括了兩個指標,流量成本(CAC)及流量收益(CLV),它們共同決定了ROI。

  • ROI=CLV/CAC。
  • CAC:平均獲客成本,表徵流量成本,也就是平均獲客成本,是流量支出費用與用戶數的比值:CAC=C/M(C為流量支出費用,M為獲得的實際用戶數(銷售線索))
  • CLV:用戶長期價值用以表徵流量收益,是用戶的長期價值。CLV=R/M。R為銷售收入,M為獲得的實際用戶數(銷售線索)

需要注意CLV是用戶長期價值,是一個時間周期上的數值,所以需要引入同期群的方式,來關注同一個群體在一定時間周期內的總收入。比如關注同一批流量在1個月產生的總的收入。這樣的時間切片可以劃分為:首次、1周、1個月、2個月、3個月、半年這一些時間點上的情況。

  • 所以,我們在每個同期群上關注三個關鍵指標:ROI、CAC、CLV [2]

AIE標準

穆勝博士在2019年11月的《中歐商業評論》雜誌發表的《公私域流量的進擊與反制》一文中首次提出,同時符合「AIE標準」的流量才是私域流量。 [3]

  • 一是可自由觸達(Accessibility),這意味着私域流量的擁有者可以直接接觸到流量。[3]
  • 從這個意義上說,微信公眾號、服務號、微博、抖音等平台上的粉絲都不能算作是私域流量。真正的私域流量,還是主要存在於微信個人號。基於微信的IM屬性,一對一的信息推送、一對多的社群運營(群控),都是私域流量運營的天然手段。[3]
  • 二是聚集流量的方式是「IP化」的,這意味着企業連接流量的方式是一個對用戶足以形成影響的IP。 [3]
  • 現實一點的方式是做「品牌人格的實體化(形成個人IP)」,變成有溫度的專家滲透到社交圈。這種角色可能是購物助手(了解貨品)、專家(了解領域)、KOL(文化引領)、KOC(行為引領)……甚至是能夠與用戶深度交流、有溫度的個人夥伴。沒有人希望微信朋友圈裡有一個「功能化」的品牌客服,只有個人IP才是社交網絡里的有效節點。[3]
  • 三是具有耐受性(Endurance),這意味着流量不會輕易離開。 [3]

這一條標準是檢驗連接的穩固性。流量之所以不會離開:一方面是因為連接是基於社交平台,而不是微博那種偏信息流平台的社交平台,道理很簡單,只要有人際連接就有「人情世故」,關係就相對穩定。另一方面是因為連接必須給對方提供價值,即使是在朋友圈裡發貨品廣告,也需要流量(用戶)認可這些信息的價值。 [3]

用途前景

私域流量池是用來做流量轉化的。通過更便捷更低成本的觸達和運營,使一定量的流量獲得更高的收入。

私域流量池不是用來獲取流量的,至少不是它的關鍵所在。若寄希望於一個私域流量池純粹通過裂變去獲得流量,這就走偏了。因為,沒有轉化驗證的流量,你沒法去評價它,很可能就變成了「虛榮指標」了 [2]

拋開概念,其背後用戶理念思維的轉變才是最重要的。

在流量紅利殆盡的當下,公域流量變現開始變難,挖掘老用戶更多的價值成為了所有公司的共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瞄準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崛起的背後,是企業的增長焦慮,但同時也為KOC帶來了機遇[4]

參考資料